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扎實推進專門協商機構建設 協商向基層延伸服務邊疆社會治理 ——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云南答卷
人民政協網6月16日電 (記者 呂金平 通訊員 李茜茜)
編者按:
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召開以來,云南省各級政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把學習貫徹會議精神作為統攬政協工作的全局性任務,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建言資政水平、深化凝聚共識工作、抓好政協委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精準發力,交出一份亮麗的答卷。
昆明市政協:
把“做出了什么效果”作為履職落腳點
如何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云南省昆明市政協聚焦主責主業,在“搭臺”上下功夫,在“引領”上花力氣,推動委員唱“主角”,實現履職從“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
2021年底,昆明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出爐,讓全市政協委員驚喜的是,其中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名城、“昆明最康養”城市品牌形象,提煉昆明城市精神,打造“一都三名五城”城市品牌等建議均出自市政協報送的《關于加快推進昆明歷史文化名城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高質量履職的背后離不開昆明市委持續加強對政協工作的領導。中央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后,市委迅速出臺《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隨后,市委常委會每年研究政協工作由原來的2次增加到5次以上,重點協商計劃明確由黨委、政府、政協3家辦公室聯發,并將政協機關列入同級黨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黨委統戰部部長兼任政協黨組副書記。
為進一步深化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市政協首先抓住完善協商制度這一“牛鼻子”,針對“協商什么”“怎么協商”“成果如何轉化”等關鍵問題,強化制度保障。3年來,制定出臺協商工作規則、專題協商活動實施辦法等20余項制度文件,夯實了制度保障。
市政協抓住豐富協商形式這一“切入點”,著力在拓寬“商”的渠道上下功夫。“我們構建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為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遠程協商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格局。指導全市14個縣(市)區政協,探索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與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開展‘協商在基層·春城面對面’活動353場,為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政協貢獻。”市政協主席楊皕介紹道。
市政協抓好提升協商質量這一“指揮棒”,把握前瞻選題、深度調研、精準建言“三環節”,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專題召開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就現代服務業提升、數字經濟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等開展專題協商,推動產業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通過調研、視察、提案等形式,建言產業園區建設,促成細胞產業園等建設運營。3年來,市政協履職成果得到省市領導批示142次,許多意見建議轉化為政策措施或具體項目。
楊皕表示,將以此次“回頭看”為契機,對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進行再學習、再領會,旗幟鮮明講政治,實干奮進強擔當,團結民主聚合力,履職為民守初心,努力干出新時代基層政協的新樣子。
紅河州政協:
多措并舉破解“兩個薄弱”
寫好“加強和改進”文章
聚焦高質量建成“三個示范區”、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兩大重點任務,成立11個工作專班,列出30項工作任務,實行“掛圖作戰、掛賬銷號”……
今年以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協的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三個工作法”正如火如荼推進,機關黨員干部和委員隊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是州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推進履職和工作創新的又一重要舉措。
紅河州有13個市縣政協組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問題由來已久,嚴重制約了基層政協高質量發展。
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召開后,紅河州嚴格對標看齊,不折不扣學習貫徹,堅定不移推動會議精神在紅河落地見效。2020年5月,州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印發《紅河州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實施意見的任務分工方案》,明確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加強黨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等六方面59項具體任務,為破解“兩個薄弱”問題打開了突破口、明確了發力點。
忽如一夜春風來。全州各市縣迅速通過規范編制管理、規范干部配備、規范機構設置,加強基層政協力量“三規范一加強”,不斷夯實政協組織體系。市縣政協還優化設置專委會、增設信息中心和委員服務中心,充實了工作力量。
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思路,在鄉鎮(街道)建立協商議事室141個,完善住鄉鎮(街道)的州、縣政協委員召集人制度,保障了工作經費,市縣政協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工作局面。
解決了人員的問題,如何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紅河州給出答案:針對紅河地處邊疆實際,以“協商在基層”工作為抓手,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將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邊疆基層治理效能。
工作實踐中,州政協從確立協商議題、開展專題調研、組織協商討論、轉化協商成果等方面建章立制,確保“協商在基層”工作規范有序、常態長效開展。在協商議題確定上,采取黨政交題、委員薦題、群眾點題、社會征題等方式,做好協商“準備功課”。
“僅2021年,全州開展‘協商在基層’協商議事活動161場次,有效解決了屏邊苗族自治縣趕集日停車難、綠春縣三猛鄉集貿市場搬遷、開遠市羊街集鎮鐵路道口擴寬等一批民生難題,成為基層黨組織的‘好幫手’、聯系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履職的‘新平臺’。”州政協主席龐俊介紹說。
楚雄州政協:
創新機制抓實抓好“兩支隊伍”建設
讓委員“動起來”履職“強起來”
“近年來,州政協用心謀、用情干、用力抓,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有特色有亮點,形成了把支部建在委員界別活動組上的鮮活經驗,州政協機關黨委被中共云南省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云南省模范機關創建通過考核驗收;黨政主要領導領辦重點提案、州政協常委述職、‘協商在基層’工作、委員履責承諾等創新性做法走在全省前列。”5月9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書記劉勇向全國政協調研組如是匯報道。
自信的發言源于扎實的工作。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楚雄州委先后制定出臺《中共楚雄州委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等系列文件,為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提供堅強保障。
有了制度保障,州政協積極作為,通過抓黨建、強理論、建機制等舉措,不斷加強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兩支隊伍建設,積極探索破解“兩個薄弱”工作,在實踐中補短板、強弱項。
“政協委員履責承諾制度從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六方面要求委員爭當模范,就像為我們裝上了‘履職發條’,促使我們交出更多優質的‘政協答卷’和‘委員作業’。”不久前,州政協出臺《政協委員履責承諾制度》,政協常委帶頭承諾,旨在切實增強委員責任擔當,促進委員履職動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近年來,楚雄州政協在加強委員履職管理和能力建設方面不斷創新探索,積極爭取在州政協和縣市政協成立委員聯絡委員會,選齊配強領導及工作人員,并制定工作任務清單,確保委員工作有人管。建立健全委員學習培訓制度,堅持全體會議會前培訓、常委會專題講座等學習形式,持之以恒推進委員讀書活動,形成了“委員講堂”“書香政協·初心讀書會”等特色履職品牌。
同時,建立起以“一述職一點評一考核”為主要內容的委員考評機制,即州政協常委每年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常委會進行述職;州政協主要領導采取逐一點評或集體點評的方式對黨員常委履職建言情況進行點評;建立政協委員履職考核制度,按基礎分和獎勵分進行量化細化,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考核,有效解決了委員履職“空轉”問題。
在強化機關干部隊伍建設方面,楚雄州政協扎實開展“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大比拼,深入開展作風建設,注重青年干部的培養,建設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機關干部隊伍。
楚雄州政協主席趙曉明表示,開展“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向前看”,州政協將深入總結經驗,揚優勢、補短板,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打造同心政協、有為政協、開放政協、活力政協,持續推動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臨滄市政協:
以黨建引領激發政協履職新活力
打造新時代基層政協工作“動車組”
16個協商報告得到市委領導批示和有關部門辦理,一批意見建議轉化為臨滄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等發展成果;打造“邊寨協商”特色品牌,“協商在基層”工作實現全市77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建成全省首個州市級政協文史館,累計接待觀展團隊145批5600多人次……這份亮麗的“成績單”是云南省臨滄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生動“注腳”。
談起背后的工作秘訣,市政協主席李銀峰認為,關鍵是把黨的領導“一根鋼釬”嵌入到政協履職全過程各方面,形成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黨建帶隊伍、促工作的良好局面,從而實現政協工作高質量蝶變、全方位躍升。
臨滄市委高度重視市政協黨建工作。2019年4月,出臺《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批準市政協黨組成立委員聯合黨委,支持市政協構建起“委員聯合黨委+專委會委員黨支部+委員學習小組”的黨組織體系,制定專委會委員黨支部書記年度述職等制度,有效解決了全市各級政協組織黨的“組織設置不健全”“工作覆蓋有盲區”的問題,實現了“兩個全覆蓋”。2019年8月,市政協首次與市委組織部聯合開展政協黨建專題調研,并聯合召開全市政協黨的建設現場推進會。2020年1月,市委政協工作會議召開,對政協黨建工作提出新要求。
在黨建引領下,市政協聚焦專門協商機構建設,針對專委會職能定位模糊、制度創新滯后、基層政協人員力量不夠等問題,創新實施專委會“一入二建三聯”改革,把專委會打造成自帶動力的政協履職“動車組”。
實踐中,市政協將320名市政協委員全部編入專委會,壯大了專委會工作力量。推行委員履職組和履職實踐基地“雙建立”,在縣(區)建立8個市政協委員履職組,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80個基層履職實踐和民主培訓基地,并同步設立80個委員工作室,實現了委員履職入委到組、深入基層、服務一線。
深化專委會與部門、界別和縣(區)政協“三聯系”,健全專委會工作研討會、專委會主任座談會、專委會對口工作例會機制,不斷拓展知情明政、聯絡服務、建言資政渠道,提升了專委會整體工作效能。
宣威市政協:
創新機制煥發委員履職活力
激活政協工作 “一盤棋”
深入鄉村調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扎實開展委員讀書活動……今年以來,云南省宣威市政協各項履職工作呈現出奮發爭先、開局即沖刺的良好狀態。
飽滿的工作干勁,得益于近年來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強黨建、建制度、搭平臺、增人手、強素質等系列舉措,推動“兩個薄弱”問題逐步得到破解,政協委員動了起來、忙了起來,政協工作實了起來、強了起來。
“2020年以來,市政協機關新增編制4個,配備年輕干部4名,人員力量薄弱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市政協主席浦麗介紹,針對專委會人員少、年齡大等問題,市政協探索構建起“專委會+機關辦公室”協同機制,由辦公室承擔專委會文字綜合工作和調研協商、座談研討等活動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通過建立常委會對專委會工作開展述職評議制度,進一步激發和調動了專委會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委員是政協履職的主體,為激發其活力,市政協在委員履職管理上堅持“嚴管”和“厚愛”并重,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委員培訓,促進履職能力的共同提升和思想上的共同進步,制定出臺《強化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加強委員履職常態化管理,健全委員履職情況統計、評價及激勵機制,完善委員“辭、免、增、補”辦法,規范“入口”,暢通“出口”。
同時,為讓基層政協“動起來”,市政協在鄉鎮(街道)搭建政協委員工作室履職平臺,明確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任委員工作室主任,配齊聯絡員,制定工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使委員工作室真正發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窗口陣地、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政協組織協商功能的平臺載體作用。
浦麗表示,市政協要不斷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建言資政水平、深化凝聚共識工作、抓好委員隊伍建設等方面再部署、再發力,開創政協履職新局面。
昌寧縣政協:
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協商在基層”積極回應民生關切
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政協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工作理念,以“協商在基層”工作為抓手,聚焦人民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廣泛搭建群眾“家門口”的協商平臺,引導群眾有序表達訴求,推動合理合法解決,有效將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基層政協組織‘上連天’‘下接地’,在深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的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縣政協主席夏紅軍介紹,他們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工作思路,在鄉鎮建立委員工作室,設置委員聯絡組,實現政協工作在鄉鎮有支點、有抓手。
同時,及時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住鄉(鎮)政協委員聯絡組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活動形式、工作任務及履職要求,推動委員力量“沉下去”,不斷提升“協商在基層”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
縣政協注重選擇切口小、關聯廣、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開展協商,并通過黨委點題、政府出題、委員薦題、社會征題等多種方式精選確定協商議題,真正實現群眾的事情與群眾商量著辦。
“自從縣政協把我們村定為‘協商在基層’試點村后,我們在群眾增收致富、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等方面選定協商議題,有效推動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等工作由‘干部說了算’向‘大家商量辦’轉變,如今群眾滿意了,干群關系也和諧了。”說這話的是昌寧縣耈街鄉土皮太村村民委員會主任李仙官。
土皮太村是以苗族、彝族為主要聚居民族的少數民族村寨,當地的苗族服飾(習俗)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幾乎所有少數民族婦女都具備刺繡手藝。但過去,由于沒有相對應的產業鏈支撐,村民們指尖上的技藝,卻沒能轉換為經濟效益。
對此,當地干部群眾以縣政協“協商在基層”工作為抓手,通過召開多場協商議事會議,得到與會職能部門支持,爭取到項目資金170萬元,成立了“五彩盛裝”苗族刺繡專業合作社,建立7個苗族刺繡傳承點,培養苗族刺繡傳承人300余人,讓非遺技術真正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法寶”。
編輯:羅文
關鍵詞:政協 工作 協商 委員 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