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2年第三期
觀看的方式—山東當代繪畫研究展
麒麟傳說-124×249cm-2013年-李-富
“觀看的方式—山東當代繪畫研究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展覽以“觀看的方式”為題,以“觀我:內在與想象”“觀物:外物與寄情”“互觀:破壁與探索”為框架,以山東籍藝術家繪畫作品為主要樣本,研究、梳理圖像時代大背景下繪畫作品的幾種主要觀看方式及其特點、意義。
借問-游園驚夢(油畫)150×300cm-2012年-周偉華
策劃初衷始于對“圖像時代”的獨特思考—人類的文化被認為經歷了口傳文化時代、印刷文化時代以及現在所處的視覺文化時代。尤其在信息化時期,人們逐漸習慣于通過圖像來完成對世界的認知和把握—通過“讀圖”了解和融入世界。語言和文字的禪位,使得圖像從未像今天這樣充斥于我們的生活、表達及交流。那么,在“圖像化”的今天,作為“圖像”的繪畫如何更好申明價值?如何更好觀看繪畫的“圖像”?需要我們研究、梳理觀看“圖像”的不同模式,嘗試建立不同的觀看方式……
蒙山傳說-120×248cm-2013年-李-勇
圍繞主題,根據繪畫的三種主要創作、闡釋傾向,策展人總結概括了“觀我”“觀物”“互觀”三種觀看方式。這三種觀看方式本身沒有高低的評判,它們分別對應著不同的角色關系,以共生的狀態普遍存在,深刻的影響著我們對繪畫圖像的生產、認知與傳播。
山村三月(油畫)100×150cm-2021年-宋衛東
如藝術史家所說:“所有的圖像,都體現出圖像創作者的觀看方式。進一步說,當我們在觀看別人的圖像時,我們對它的理解取決于我們的觀看方式。”“觀看的方式”試圖站在圖像時代的大背景下,結合山東本地的地域文化特點和美術館工作實際,盡可能理清展覽開放過程中“觀者”“作者”及“作品”之間的關系,思考如何培養引導觀眾、關懷研究藝術家、還原繪畫藝術史,逐步嘗試建構能夠對當代美術館的開放運行和展覽策劃定位有益的長遠學術課題。
酒瓶狀的煙囪(油畫)120×160cm-2017年-張新權
展覽以山東籍藝術家繪畫作品為依托,在挖掘山東美術館藏繪畫作品的基礎上,力圖實現對本地區藝術資源的整合與推介,集中梳理、深入研究、分類展示,相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定程度上能夠啟發美術館工作者的思考與實踐。
鯧-魚-69×69cm-2005年-李-波
上網族-178×191cm-2012年-楊德玉
快食代(漆畫)180×180cm-2019年-劉曉百慧
折射的旅程(版畫)120×214cm-2018年-毛艾迪
文章來源:《畫界》2022年5月第三期
版面設計: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觀看 繪畫 方式 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