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者正青春>照片里的青春
照片里的青春 | 劉巖委員: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舞蹈
我是一名青年舞蹈演員,也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又是一年五月,回憶起自己的青春奮斗,一幅幅記憶里的畫面紛至沓來……
△劉巖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時期
第一幅畫面定格在1991年考至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從這時開始我的生命信仰便與舞蹈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
2003年,我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成為了青年舞團的一名舞蹈演員,此后的五年里我跳了大大小小的舞劇十幾部,也獲了一些榮譽,包括2001年獲全國荷花杯舞蹈大賽銀獎;2002年獲全國舞蹈電視大賽銅獎;2003年獲桃李杯舞蹈大賽銀獎;2004年以獨舞《胭脂扣》獲第六屆全國舞蹈大賽金獎;2005年以獨舞《桔子紅了》獲“荷花杯”全國舞蹈大賽金獎;2006年出席春晚與楊麗萍、譚元元共舞《歲寒三友》之紅梅;2007年在中國“文華獎”中,以主演舞劇《筑城記》和《紅河谷》榮獲雙獎等。在舞蹈界,因為“控腿”技術,大家總稱我“劉一腿”。
△獨舞《胭脂扣》
對我來說,生命的最大轉折是在2007年底,我接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運營中心的電話,由此獲得了人生最大舞臺——在奧運會開幕式中富有中國獨特韻味的水墨畫卷上呈現唯一獨舞表演《絲路》。
△劉巖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彩排
但在7月27日的一次彩排中,因為極微小的誤差,我從高臺跌落,這次意外帶走了屬于我的奧運舞臺,也是我夢想的支柱。
2009年春節過后,我出院回到了家中,此時不但不能駕馭自己的雙腿,就連最簡單的為自己倒一杯水都做不到,而最讓我難過的是不能像從前那樣站在舞臺上。在接受這樣一個現實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要用另一種方式繼續舞蹈。
2010年,我考取了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專業的博士,這成為我受傷后人生的轉折點。博士畢業后,我成為北京舞蹈學院的教師,將舞臺延伸到了講臺,開的第一門課是《中國古典舞手部動作與印度古典舞手部動作比較研究》,從手部舞蹈研究古典舞,從足之蹈之,到手之舞之,我依然為生命在舞蹈。
2010年3月,在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我發起成立了“劉巖文藝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資助貧困地區小學的基礎藝術教育,以及幫助部分孤兒和農民工子弟,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舞蹈藝術。2011年4月至今,“劉巖文藝專項基金”已為北京周邊三所孤兒院、一所聾兒康復中心,共162名孤殘兒童提供免費舞蹈教育課程與陶藝課程。“天使的微笑”兒童公益攝影展自2011年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同時,打造了中國首部公益題材時尚輕舞劇《26分貝》和中國首部公益題材現代童話舞劇《天使的微笑》,皆以舞劇的藝術形式表現孤殘兒童積極、樂觀、溫暖的生活態度,并反射到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2013年,我成為了“年齡最小”的北京市政協委員,政協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舞臺。從舞蹈到奧運、從青聯到政協,我的舞臺一直在延伸。在社會上我有很多的職務,北京市青聯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理事、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但這些都不同于政協委員。在我看來,一名政協委員代表的是一個群體的聲音。我作為教育界別的委員,又身為一名“輪椅上的政協委員”,會更多關注教育以及殘障人士保障的問題。因此,幾年來在這兩方面我也提交了多件提案,并于2019年榮獲北京市政協優秀提案。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
我的另一種舞蹈方式并未停止,2016年3月,我考取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繼續以手舞為主進行深入研究,并在2019年5月順利出站。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勵。
2022年,我在政協這個新舞臺上即將走入第十個年頭,這個舞臺給予我太多,讓我有機會將自己的舞蹈事業融入政協的工作,政協委員的責任也促使著我關注舞蹈教育與公益事業。未來,在政協這個舞臺上我會繼續舞蹈,繼續舞蹈教育事業,依舊關注著特殊兒童群體,也希望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多地關注到身邊的孩子們,用實際行動守護孩子們的成長,為他們搭建一片充滿愛與溫暖的天空。
最深的夜最亮的燈——相信“相信”的力量!
△本文作者: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舞蹈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劉巖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