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者正青春>照片里的青春
照片里的青春 | 幸福的回憶!30多年他為新疆培養了30多位醫生
開欄的話
激揚青春夢,奮進新時代;不負青年志,赤心報國家。政協委員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在各自領域艱苦奮斗、奉獻青春、建功立業,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很多委員用照片記錄下了奮斗征程中的難忘瞬間,那是青春的回憶,也是時代的印記。為此,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推出《照片里的青春》專欄,采訪政協委員或約請政協委員撰文、拍攝視頻,通過老照片回憶青春故事,重溫奮斗經歷,以此激勵年青一代,以奮斗之我,圓夢青春中國。
行醫40多年,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為新疆培養了一批肛腸疾病醫生,也由此與新疆結下了30多年的情緣。見證這段情緣的照片不少,有兩張是20世紀80年代我和兩位新疆弟子卓雅、常青拍攝的,照片看上去很普通,卻是我青春的見證。
△1987年安阿玥和學生卓婭(前排左二)等合影。
20世紀80年代初,我只是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廣安門醫院肛腸科的一名普通醫生。當時30歲剛出頭,年富力強,通過名師指導和刻苦學習,很快掌握了各種肛腸手術療法。可能是我接診過幾位新疆維吾爾族患者的原因,不少新疆群眾知道在北京有一個回族肛腸大夫,技術還不錯,人也很熱情。
當時,新疆地區的醫療條件有限,開設肛腸科的醫院很少。有些醫院雖然有肛腸科,但依然采取傳統手術療法,創傷大、恢復慢、并發癥多,而且不太規范。那時候在北京已經流行不開刀、創傷很小的硬化劑注射療法了。恰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民族處任處長的郭秀蓮認識我,就邀請我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辦肛腸醫師培訓班。
1985年,我首次踏上了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我在烏魯木齊待了半個月,講課、示范手術、到各家醫院參觀,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的。維吾爾族醫生開了眼界,學得很認真,課講完了、手術示范完了,紛紛圍過來提問,讓我感到了邊疆地區醫生對醫療技術的渴求。首次新疆之行很成功。
1986年,中國中醫研究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達成協定,每年為新疆少數民族培養3名肛腸科醫生,這項工作由我來執行。卓婭就是我的得意弟子之一。
1987年,卓婭到北京來進修的時候還是個20多歲的小姑娘,她勤勉好學,每天一大早就到科室,很晚才回宿舍,整天跟在我后面,問這問那。在進行肛內膿腫手術的時候,我叮囑她,這個病的特點是患者會發燒,局部有紅腫熱痛,還要注意患者有沒有內科疾患或者外傷、感染等。她馬上就問:主任,您說的內科疾病指什么?我告訴她包括糖尿病等疾病。她的記憶力很好,一年以后她進修期滿,我還特別“拷問”她,沒想到我告訴過她的東西,她全印在腦子里了。她還笑著對我說:“老師,您說的我全寫在本子里了,漢族有句話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樣一種學習的勁頭讓她回到新疆后很快成為了一位有名的肛腸科醫生,后來被評為副主任醫師。
△安阿玥和常青(左一)等醫生探討病情。
我的另一位新疆得意弟子是伊寧的常青,他學成之后事業也做得非常好,開辦了當時新疆最大的肛腸專科醫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痔瘺醫院。
常青雖然不是我收的第一個弟子,卻是我的“大弟子”。之所這么叫,是因為他實際年齡比我還大一兩歲。為了拜師學藝,他走遍大江南北,考察了多家醫院的肛腸科,最后找到了我。此時,我已調到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工作。1994年他來京進修,學習了直腸脫垂、高位肛瘺主灶切開對口引流等比較復雜的手術。他經常給我打電話,每一兩年就來北京看我一次,一來表示問候,二來了解新技術。最典型的就是他一直關注我的芍倍注射液的研發進展。1994年這個藥基本成熟,可當時還是院內制劑,他就跑到北京向我討教,并把新藥拿回去嘗試,發現新藥可使局部壞死和大出血的風險大大降低,給我打電話時,他高興得不得了。后來他成為了安氏療法在新疆的主要推廣人之一。幾年時間,他的醫院規模翻了一番,床位由原來的50張擴大到了100多張。
事業快速發展的常青曾動過離開新疆到東部大城市發展的念頭,被我極力勸阻。我對他說:“新疆人民需要你這種有本事的醫生,你在新疆比在東部的發展空間更廣闊。”后來,他不止一次地對我說:“安老師,沒有當年您的一番話,就沒有我在新疆的今天。”
后來,常青的孩子也都子承父業,成為了肛腸疾病醫生。我調到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工作后,他來京看望我時,請求我收他的孩子為徒。看到他望子成龍,看到我的療法在新疆又有了新的接班人,我欣然當起了伯樂。
30多年來,我為新疆培養了30余位肛腸疾病醫生。他們大都學有所成,為當地肛腸疾病的防治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一些學生和我一直都有聯系,他們也經常到北京來看我。他們都告訴我,目前新疆空前安定團結,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歷史上任何時期都無法比的。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的醫療衛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衛生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我非常有幸從青年時代,就一直在支持幫扶新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輸血”不如“造血”,能給新疆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在我的辦公室書柜里,有一本老相冊,用綠色綢緞做的封皮,里面的照片已經發黃,首頁上寫著:“贈送給安阿玥老師作為留念——新疆卡爾曼、卓婭、帕坦姆、地力夏提一九八七、五、十九”。這本相冊是1987年我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醫醫院做完培訓后4個弟子湊錢買的。我和卓婭、常青的照片就珍藏在這本相冊里。
這是青春的見證,也是幸福的回憶。
△安阿玥,回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肛腸科主任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