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楊揚:世界冠軍的冬奧新事
本報記者 韓雪
2月4日(正月初五)晚,北京冬奧會正舉行盛大的開幕式。在鳥巢體育場內,第三棒的奧運主火炬手同其他火炬手一樣,身著紅白冬奧會火炬服,頭戴紅白針織帽,一樣的驕傲挺拔,一樣的自信飛揚,但那雙帶笑的眼睛,只屬于中國冬奧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揚。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賽場,發令槍響,楊揚一馬當先沖了出去,風馳電掣,第一個沖過了終點,44秒187!
20年前,在美國鹽湖城舉辦的第19屆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為中國爭取到了在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第一份榮光。20年后,北京冬奧會主火炬手楊揚奔跑在北京冬奧會的會場內,盡情感受著祖國帶給她的榮耀……
■ 金牌不是終點
中國人的冬奧會歷史,繞不過去一個名字——楊揚,第一枚金牌——2002年第19屆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的金牌由她摘得。
有統計顯示,楊揚也是獲世界冠軍最多的中國運動員。從1984年開始接受滑冰訓練,此后的22年運動生涯,楊揚把青春全部奉獻給了冰雪運動,她共獲得過59個世界冠軍。有人說,楊揚的堅持和努力激勵了一代運動員的前進和成長,是所有運動員當之無愧的榜樣。
但在這位世界冠軍的人生之路上,金牌不是終點。
2006年退役后,楊揚走到了比領獎臺更廣闊的世界舞臺——她是國際滑聯125年歷史中首位當選的女性速滑理事,也是中國第一個以運動員身份當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2019年她由國際奧委會提名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
2022年北京冬奧會,楊揚再獲新職——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
從臺前爭冠的運動員,到幕后服務者,楊揚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自己的奧林匹克夢想。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這兩年,舉行全世界范圍內的運動賽事,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巨大挑戰。挑戰不是大而無邊的,它也是由一項項具體工作構成,分擔給每一個具體承擔者。楊揚就在其中,承擔著屬于她的職責和工作。
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從字面理解是做好與運動員有關的工作。冬奧會期間,各國運動員的到來一方面凝聚了全世界,同時也將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其中最為人擔心的是疫情會不會借此蔓延。
因此,閉環成為北京應對冬奧會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必需選擇。在防疫計劃中,涉及冬奧會的人員實行全流程、全封閉、點對點的閉環管理。這也給楊揚的工作新增了不少量。
在2022年1月30日(農歷臘月二十八)這天,楊揚拖著行李箱,進入了冬奧會閉環管理。這一去,就是一個月。
冬奧會開幕前,楊揚的日程十分緊湊,對于記者的采訪,也是集中在休息時段里逐個進行。不同于開幕式當晚的神采奕奕,視頻中的匆匆一瞥,楊揚的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疲態。“在籌備過程中,奧運村的設計,包括吃住行、訓練比賽,凡是和運動員相關的,組委會都會來征求運動員委員會的意見。”
受疫情影響,一些國際航班處于熔斷狀態,那么一些運動員如何來,正式比賽前的測試賽怎么進行等等,就需要大量的協調工作。楊揚舉例說,“我們雖然出了《防疫手冊》,但需要定期地與世界各國的運動員進行線上溝通。一方面各個國家的情況不太一樣,另一方面大家對于防疫手冊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一些媒體解讀不準確更容易引起運動員的誤解。所以我們這種線上溝通和及時答疑就非常有必要。”
2008年,北京舉辦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22年,北京舉辦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擁有雙奧之城,令中國人為之驕傲,而更值得驕傲的,是為什么中國擁有雙奧之城?因為能舉辦奧運會不僅要有雄厚的綜合國力,而且要有完備的體育綜合設施,還要有穩定的國家政局及良好的治安環境等。
即便如此,在北京冬奧會前,還是有一些國家跳出來發出一些雜音。對此,楊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主動回應這一話題。“我們換一種思維去理解,說明體育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其實我自己參加冬奧會時也遇到過類似挑戰,所以我特別理解現在運動員的心情。”
楊揚參加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是2002年,正好是2001年的“911”事件剛發生后,有聲音說鹽湖城奧運會可能會成為恐怖分子的另一個目標,去的話要冒著生命危險云云。“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知道全世界運動員對奧運會的備戰心情,是會排除萬難,一定要到北京來的!”
與此同時,北京冬奧組委也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以支持運動員,讓他們來到北京參加奧運會,實現他們的夢想。
這幾天,楊揚欣喜地看到,各國運動員的夢想正在北京的奧林匹克賽場上不斷成真。
■ 相信體育的力量
2015年7月,馬來西亞吉隆坡,作為北京申冬奧代表團成員,楊揚挺著6個月的孕肚,見證了第24屆冬奧會的舉辦權最終花落北京。
6年工夫,足以把楊揚的申奧小公主變成一個愛臭美的豁牙小妞。公眾面前的楊揚明艷干練,而面對女兒時的舐犢情深如每一位母親,“每次看到你在冰面上快樂滑行,都好像看到我小時候的模樣……”
1984年冬天,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的業余體校教練到小學招生,二十幾個小學生被叫到冰場試訓。那是8歲的楊揚第一次上冰。當時教練在她后面說了一句:這孩子腳脖子真硬!從此至今,她與冰雪運動再沒有分開。
退役后,楊揚將家安在了上海。隨著冰雪運動的南展西擴東進,上海這座南方城市的冰雪激情也被點燃,據統計,2021年上海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次已達280萬。
2019年初,楊揚及其團隊在黃浦江畔、東方明珠電視塔下搭建起上海市首個大型戶外真冰冰場。
在上海建戶外冰場的理念既新鮮又充滿挑戰,問及初衷,楊揚回憶道:“12年前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首次參觀城市中心的戶外冰場時,我體會到這樣一場冰雪盛會,讓城市的冬天變得非常生動。后來在國外出差時,我又看到諸如倫敦博物館、米蘭大教堂等世界著名景點都有戶外冰場。甚至像摩納哥等熱帶地區的沙灘上,到了圣誕期間也會有冰雪活動……”
冬日夜晚,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霓虹燈下,孩子們在冰上歡快地飛舞,重心不穩的大人們則被孩子帶上冰,小心翼翼地探出腳……這樣的場景,正是楊揚希望看到的冰雪運動的今天和明天。“要知道,‘三億人上冰雪’,是中國申辦冬奧會時向世界作出的承諾。”
對于北京冬奧會來說,硬件只是基礎,真正讓運動成為一種文化,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接下來,我會通過更多渠道,呼吁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在后冬奧時代,讓更多人愛上這一運動。”在此期間,楊揚通過各個社交平臺,“喊話”公眾參與冰雪運動,再去看比賽,“你一定會擁有不一樣的觀賽體驗。”
楊揚自己從體育運動中收獲的,不僅是閃亮的獎牌,更多的是不斷突破的拼搏精神和不斷嘗試的意志品質。
退役后的這些年,她做了好幾件特別想做的事。創立體育公益基金是其中一件,這個項目面對在全國注冊的專業運動員,以幫助其在退役后擁有轉型發展的機會。“這也是國際奧委會的項目,在運動員職業轉型這塊,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有這樣的困惑。”
如何將運動賽場能力轉化為職場能力,楊揚認為這不光是運動員群體自己努力能夠完成的,還要有相應的理念,要有相應的企業,“我一直不認為運動員的職業轉型是社會的負擔,在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邁進中,用好體育人才,是必修一課。”
體育運動所必需的意志品質,也是下一代青少年成長中應當具備的。2013年,楊揚創立了冰上運動中心,培養了許多熱愛滑冰的青少年,她希望下一代人在運動中學會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團結隊友、勇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她的運動理念一言以蔽之:“運動是整體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某種技能。”
即便是能力,也并不空泛,在楊揚眼里,那更是很具體的表現,“比如發生突發情況時,身體的靈敏度、韌性、心理狀態等,這些不光是在運動中,在人生的很多時刻都能派上用場。”
楊揚自己的家庭就是一個標準的運動家庭。每逢假日,黃浦江畔的濱江大道上,常常會出現一大兩小騎行的飛揚身影。楊揚自豪地介紹,10歲大的兒子跟著她騎行30公里不成問題,6歲的女兒也可以騎行15公里。
職業生涯中的奮進與拼搏,對體育事業的奉獻與付出,與楊揚對體育的堅定信念有關,“體育有種力量,它讓我變得更積極,讓我成為更好的人,它還可以讓這世界變得更好。”
奧林匹克實際上是一個美好世界的象征。就像一個奧運村用兩周時間把全世界的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運動員聚在一起,雖然有競爭,但不是用沖突的方式,最后能夠相互尊重,很多競爭對手最后擁抱在一起,這是想見到的人類最佳狀態。
“體育是種打開,這種打開不單是我們中國向國際打開,也是世界向中國打開。對于個體來說,因為疫情,全世界很多地方很多人都處在比較困難的時期,當他們看到運動員能夠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堅持這四年,最后在賽場上表現出那高光一刻,這就是奧運會的價值。”
2022年的2月,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緊張拼搏著。幕后的楊揚每一日也在緊張忙碌著,但她是充實的,是快樂的,因為她能將她相信的體育力量,通過大家的努力傳遞給更多人,一起為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留下更多難忘的故事。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