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產權改革強基固本 市場運營畫龍點睛——鄉村振興“河洛變奏曲”
新華社鄭州5月10日電題:產權改革強基固本 市場運營畫龍點睛——鄉村振興“河洛變奏曲”
新華社記者王丁、宋曉東、韓朝陽
家底不清制約組織變強,人才短缺束縛產業發展,資源閑置阻斷深度開發……各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普遍面臨著一些農村的老問題、發展的新難題。近年來,河南洛陽以改革賦能,抓住錢、地、人等關鍵要素,清產核資建強組織,聚集鄉賢重振產業,招募團隊運營鄉村,讓基層組織強起來、鄉村經濟“火”起來、美麗鄉村 “熱”起來,奏響了鄉村振興的“河洛變奏曲”。
清產核資摸清家底 基層組織強起來
4000余人的伊川縣水寨鎮上天院村緊鄰高速國道、背靠產業園,曾是致富“明星村”,但由于村內資產不清、矛盾多發,多年信訪高發、債務沉重,運轉一度幾近癱瘓。
兩年前,在外經商的張夷奎回村接任村支書時,600多萬元債務一團亂麻,“我滿腔熱情回來,當頭卻是一盆冷水。”張夷奎說。
水寨鎮黨委書記張雄說,資產不盤點,債務不理清,還是一團亂麻,誰也別想站住腳。
洛陽市“清資產、清矛盾”工作為上天院村送來一劑良藥:“白條”債務逐項核實,集體資產逐一清點,沉睡資源盤活利用。清理統計后,上天院村壓減“白條”債務293萬元,收回集體土地426.3畝。村集體成立運輸公司,預計年收入100萬元;建設平臺貨倉,每年收租20萬元。理清家底,算清賬目,通過黨員會、代表會、群眾會向村民時時通報,村民看到透明賬、成為“明白人”,張夷奎這屆村“兩委”班子立了起來。
洛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仝宇鵬說,集體資產管理混亂、債務纏身是一些農村面臨的難題,洛陽通過清資產、清矛盾,近一年來,287個試點村清收集體資金3.58億元、固定資產13.44億元,化解矛盾糾紛3.1萬余起,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三變改革利益共享 鄉賢經濟火起來
洛陽宜陽縣鹽鎮鄉南洼村位于豫西丘陵地帶,2021年,600余人的小村莊集體收入突破15萬元,而就在幾年前南洼村多年集體零收入。
“別小看這15萬塊錢,發展集體經濟最缺的就是‘第一桶金’。”南洼村黨支部書記劉保國說,該村最寶貴的資源是1340畝農田,但丘陵地分散、缺水,農戶自己都不愿種,更別提請人“土里刨金”。
土地流轉是南洼村破解困境的“先手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1340畝耕地流轉過來,再通過回收荒地、平整土地,村里還增加510畝農田。
“手里握著1850畝耕地,申請項目,招商引資,才有底氣。”劉保國說,先是集體經濟合作社流轉510畝土地種花生,再召回5名鄉賢、培養3個種植大戶,種植辣椒、煙葉、中藥材。短短3年,南洼村的特色種植業就有模有樣,村民租金收入和務工收入分別突破50萬元/年。
“先給人地‘松綁’,再建聯結機制,農民靠股權和務工收益。”南洼村返鄉人才李志衡說,村里盤活了土地資源,他們才有返鄉創業的基礎和動力。
“南洼村是不少洛陽農村的縮影,其鄉賢經濟雖是初級形態,卻邁出了發展產業的關鍵一步。”宜陽縣鹽鎮鄉黨委書記張靜國說,引導鄉賢返鄉創業,就要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謀劃項目,使鄉賢融入產業鏈。
在嵩縣,鄉賢楚小莉對接絲綢產業鏈,建成了有2萬畝桑樹的桑蠶基地;在汝陽縣小店鎮,青年馬明盼返鄉打造“甜瓜小鎮”,引導農戶“先種瓜,再投資”,帶動200余人共同致富。
據統計,近一年來,洛陽收錄鄉賢7.47萬人,落地項目1250個,完成投資112億余元,創辦各類實體6600余個,帶動就業18.9萬人。
鄉村運營畫龍點睛 沉睡資源活起來
遠眺青山環繞,近觀灰瓦黃墻,抬頭白云飄飄,俯首青石鋪道。一年前,位于伏牛山深處的汝陽縣柏樹鄉窯溝村,引入市場化運營團隊,閉塞蕭條的山村經過改造運營,辦起餐館民宿,打造攝影基地,引入書吧茶吧,建起親子樂園,窯溝村變成集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文化傳承推廣的“網紅打卡地”。
面向市場,引入專業運營團隊,讓曾經沉睡的美麗資源“活”了起來。2022年年初,欒川縣面向全國招募鄉村運營師。洛陽百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劉媛成為第一批與欒川縣簽約的鄉村運營師。
劉媛將秋扒鄉小河村打造成“荷香小鎮”,過去這里花開賞花、花敗人散,一年中人氣只旺一個月。劉媛帶領運營團隊進駐后,將“荷香小鎮”變成“四季小河”,春季有花,夏季賞荷,秋季采摘,冬季觀雪,還開發帆布包、絲巾等7種文創產品,探索出了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百姓致富,市場運營為鄉村振興‘畫龍點睛’。”洛陽市副市長韓治群說,在鄉村運營理念引領下,近一年來,洛陽市47個鄉村運營試點村完成團隊招募,并引進各類產業項目108個,完成投資5.93億元。
河洛大地上,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索方興未艾。洛陽市委常委、秘書長王軍說,洛陽將持續瞄準錢、地、人等振興要素,清家底,強組織,聚人才,搞運營,興產業,富百姓,奏好鄉村振興的“河洛變奏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鄉村 運營 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