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丨革命老區的紅綠融合“現代兵法”
新華社長沙5月10日電 題:革命老區的紅綠融合“現代兵法”
新華社記者張格、明星
“五一”假期,位于湖南西北角的革命老區桑植縣迎來客流小高峰。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內,人們緬懷先烈、聆聽革命故事;洪家關白族鄉的紅軍體驗園里,游人在“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等項目中感悟長征精神……
桑植縣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翻開桑植縣志,當年僅10萬多人口的桑植縣,就有5萬多人參加紅軍、游擊隊,參與組建地方紅色政權。參加南昌起義的桑植人,達3000余人。
如今,這片熱土在紅色旅游的帶動下,不斷煥發新活力。
桑植縣紅色旅游產業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王成均介紹,近年來,桑植縣深挖紅色旅游資源,進一步加強革命遺址、革命文物的修繕、保護和利用,目前紅色研學、演藝、培訓、文創產品開發等紅色產業已初具規模。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2021年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陳振海 攝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宣講和傳承好紅色文化,是對革命先輩的最好告慰。”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副館長谷秀芹說,老區人民在戰爭年代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如今依靠紅色旅游,老區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這里不僅有紅色基因的傳承,還有“綠色產業”綻放的旺盛生命力。
初夏,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銀杏塔村,茶香彌漫山野。身穿民族服飾的茶農們挎著茶簍,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桑植白茶基地。
圖為“云上茶園”桑植白茶銀杏塔基地。(受訪者供圖)
采茶女工王巧珍嫻熟地摘下嬌嫩的茶芽,“別看我快80歲了,現在還能在家門口掙錢呢!”如今,通過采茶,精神矍鑠的王巧珍每天能獲得近200元的收入。
“采摘、除草、施肥、養護……茶園一年四季都有用工需求,不少上了歲數但腿腳好精神好的老人,也能在茶園干活掙錢。”銀杏塔村黨支部書記蘇億勝介紹,村里的桑植白茶基地十年前還是一片荒山,歷史悠久的桑植白茶只能“養在深閨人未識”。
在村里致富能手的帶領下,銀杏塔村如今有了1500余畝的綠色有機茶園。“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在茶葉上做文章,大力推進‘茶旅融合’。”蘇億勝說,村里正在修建游步道、生態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旅游基礎設施,未來還打算打造白族風情民宿和采茶制茶體驗區,為村集體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
除了茶葉,飄香的片片粽葉也給老區民眾帶來收入增長點。桑植縣有野生粽葉27萬畝,大多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由于晝夜溫差大、空氣濕潤、水源優質,桑植粽葉葉片大、柔軟度好、香氣濃郁,深受海內外粽食企業青睞。
在瑞塔鋪鎮桑瑞家園小區,一家粽葉企業的車間里機器隆隆作響,飄滿粽葉清香。距離端午節不到一個月,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趕制訂單。
粽葉公司里,工人們在忙著粽葉加工。(受訪者供圖)
桑瑞家園是桑植縣規模最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小區里的粽葉企業為搬遷戶們提供了家門口的工作機會。
搬來安置點后,63歲的吳世云和丈夫兩人都在粽葉公司上班,從事選葉和烤葉工作。“在這里上班,收入能滿足日常開支,照顧孫子也方便。”吳世云說。
昔日生長在大山深處的粽葉,如今在桑植實現了產業化經營,輻射帶動全縣2.3萬農戶6萬多農民就業,依靠種植、采摘和加工粽葉,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正如一首桑植民歌所唱:“地是刮金板啦,山是萬寶山呢,樹是搖錢樹,人是活神仙……”如今的革命老區桑植,正憑借紅綠融合的“現代兵法”,呈現出發展新活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