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會議新聞
解決托育難題,還可在家庭養育上發力
“目前九成托育機構以營利性為主,普遍面臨前期投入多、運營成本高、投資回收周期長、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問題。”4月15日,在全國政協“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于學軍首先道出了托育機構面臨的困難。
近年來,為了應對我國生育率持續下降趨勢,提高民眾生育意愿,我國逐步推出并完善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建設0-3歲嬰幼兒的托育服務體系便是其中一環。
盡管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以來,在政策法規、標準規范、服務供給等方面已取得較大進展,但仍有較多問題亟須解決。尤其合適的托育機構數量少、嬰幼兒家庭入托需求大,供需雙方不平衡導致普惠托育服務難以落地。
條條大路通羅馬。托育機構雖是提供服務的主要載體,但解決托育難題,不能只盯著機構,還可在家庭養育上發力。
一方面,家庭養育依然是社會主流的育兒方式,尤其在我國,隔代養育現象更是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家庭養育可從側面緩解托育機構數量不足的壓力。
然而,家庭養育同樣存在著短板。“當前,超過九成的嬰幼兒由家庭照料,亟待減輕養育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在養育方式上,家庭內部往往存在著代際之間的觀念沖突,育兒知識來源良莠不齊,亟待獲得科學養育的知識支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何蓉表示。
盡管面臨這些問題,但家庭養育恰好可以和機構托育互補共存、相輔相成,共同解決托育難題。如家庭養育中存在的養育觀念老舊、養育知識和養育技能不足等問題,可通過參加托育機構的相關培訓來解決;機構托育中存在的收費高、人手缺乏、家長顧慮等問題,也可通過家庭養育的適當介入予以解決。
那么,該如何在家庭養育上發力?何蓉認為,應從普惠托育的需求方入手,為家庭養育提供支持:一是要對嬰幼兒的養育者及家庭提供補助資金;二是要完善生育保險、生育休假等制度;三是要以嬰兒不同時期的成長特點為中心開展服務,增強家庭科學育兒的能力。
解決托育難題,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絕非一日之功,不會一蹴而就。然而,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肯定是一天一天建成的”,相信在家庭、社會、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夠實現。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2 版)本報見習記者 楊智嘉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