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話說新經濟>關注
315要維權更要提高消費防風險意識: “看清真相”很重要
直播間購物,發現買了假貨卻遭理賠難?新報的培訓班沒上幾節課,機構就跑路了?去醫美機構想把自己整得美美的,結果卻險遭毀容?相信不少消費者平時都沒少吃這些啞巴虧。在315上,類似的維權新聞也越來越多。
但無論維權成功與否,對自己造成的時間、經濟乃至人身、精神損害都難以修復。在關注維權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如何才能提前避過各種消費深坑,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安心消費?
直播電商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因主播進入門檻低,商品、供應鏈審核機制有待完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時有發生。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1,900余家直播電商相關企業,主要成立于2016-2019年。其中,19.3%的相關企業曾出現經營異常,4.3%的相關企業曾遭到行政處罰,嚴重違法信息不完全統計10余條。
根據公開報道,直播賣貨存在虛假宣傳、貨不對板、以假亂真等消費侵權亂象,白酒、黃金、奢侈品、保健品等貴重商品相關問題尤甚。
杭州李女士通過直播購買了某知名黃金品牌首飾,開發票時才發現“李鬼”嫌疑。在天眼查App搜索公司名稱,她發現這條項鏈的品牌在幾年前就身陷商標權糾紛案件。
在琳瑯滿目的機構和產品面前,如何練就火眼金睛,全靠消費者自身還遠遠不夠。專家表示,國家近年來出臺了多個知識產權相關的文件,企業的知產維權案例也不斷增多。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不妨留個心眼,如可通過天眼查等一些平臺渠道,通過“知識產權”功能辨別企業是否擁有商標著作權,看清山寨商品風險。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維權 提高 高消費 防風 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