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靳燕)“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現代社會企業和個人不可或缺的無形資產,良好的信用可以轉化成有形的財富。”全國人大代表龔立群對“信用”有自己的解讀。在他看來,“信用”向“用信”的轉化是關鍵環節,要讓信用有價、信用有用、信用有感。
市場主體守信履約,且相互信任,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基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然而,受法規制度不健全、行業領域監管不完善、聯合獎懲系統嵌入推進慢、信用修復機制不完善等因素掣肘,信用監管機制還有待縱深推進。”龔立群呼吁,加快建立體系完備、機制健全、運轉有序、獎懲有度的社會信用體系。
“數據共享是大勢所趨,如果不打破信息孤島,就沒有辦法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龔立群建議,打破部門數據壁壘,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合作開放,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實現互聯互通、融合共享,高標準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同時,推動一批具有市場監管、行業監管職責的部門出臺行業信用監管辦法,圍繞重點監管領域,率先構建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的信用監管機制。
市場信用監管體系的建立,可以讓守信者路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龔立群說,要推動“信用中國”信用修復結果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之間實現修復的信息同步,實現“一處受理,一次辦成”,切實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提高企業獲得感。
社會信用意識的建設,不能只靠守信激勵機制,失信懲戒機制也不能“缺席”。龔立群認為,依照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將失信懲戒機制監管力度與溫度融合,“對輕微失信行為,通過企業信用預警、簽訂承諾書等方式,減少企業再次違法,同時在全國范圍內保證懲戒措施適用的一致性與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