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孫金誠)當下,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獲取信息、認識世界和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然而看直播、刷視頻、玩游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不僅耽誤學習,“16歲女孩打賞主播,55萬家當揮霍一空”“熊孩子打賞主播12萬,父母報警求助”這樣的事情也屢屢發生。
很多視頻平臺和軟件都推出“青少年模式”。但全國政協委員李迎新調研發現,僅有53.3%的未成年人使用過“青少年模式”,近六成人認為“青少年模式”的用處不大。而且,不同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的設置五花八門,有的進入使用十分煩瑣,但關閉退出卻很容易;有的技術門檻太低,輕易就被破解逃避;還有的平臺至今未上線“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可以直接瀏覽不適宜內容。
李迎新表示,多數“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池比較單調枯燥,有的平臺為規避責任,直播部分直接顯示“暫時沒有匹配內容”,影視劇頻道只有適合低幼兒童的動畫片,也有的以學科內容為主,只有大量奧數、單詞、拼音等內容。調研中,一位學生說:“我都14歲了,進入青少年模式,讓我看的是‘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的兒歌視頻。”
為此,李迎新提交提案,呼吁完善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大力對其進行優化改進。
李迎新建議,指導各視頻平臺將“青少年模式”更名為“未成年人模式”,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針對性;出臺強制性標準,規定“青少年模式”必須具備時間管理、消費管理、內容管理、安全管理等基本要素,同時,盡快全面完善電子身份認證系統,防止未成年人通過借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繞過“青少年模式”。鼓勵各網絡平臺在國家“標配”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創新完善,設置不同的防護模式,拓展更多功能,形成“1+X”的“青少年模式”;豐富“青少年模式”的內容池,鼓勵和支持有能力的個人和企業創作、傳播既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又生動有趣的內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