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李元麗)談起委員履職,這幾年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昌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軍很充實,傳遞兩會聲音、實地調研走訪、在實踐中思考發展……他在全國兩會上他提出多個涉及昌都經濟社會發展等方方面面務實之策,為昌都發聲。
陳軍告訴記者,去年我提出的“開展‘三江’流域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加快G0613線玉樹至昌都高等級公路建設”“支持‘三區三州’清潔能源開發利用”3個提案得到了國家部委的高度重視,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工程更是已納入國家電網本年度建設計劃,讓我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回望四年履職答卷,把脫貧攻堅融入履職之中的這段經歷讓陳軍記憶猶新。陳軍告訴記者,昌都市不同于別的地市,它地處橫斷山脈和“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是西藏貧困發生率最高、扶貧成本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之一。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陳軍把落實盯在了“兩不愁、三保障”上、盯在“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脫貧措施上、盯在了易地扶貧搬遷這一難啃的“硬骨頭”。如何發揮作為政協委員的民主協商作用,讓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陳軍陷入了深思。
“多走走,多聽聽,多看看象,才能真正群眾所想、所盼。”陳軍多次深入基層,開展“解剖麻雀”式專題調研,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特別是針對搬遷群眾普遍關注的“集中安置點有什么”“今后生活靠什么”等問題,牽頭制作了以搬遷后群眾就醫就學保障、基礎配套、產業扶持等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清單,主動回應搬遷群眾關切,確保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如期圓滿完成。
此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陳軍牽頭推動制定了“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鞏固提升、扶貧產業提升和農牧民增收能力提升等方案,全面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農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
2022 年,是他履職的最后一年。陳軍帶來了四件提案,件件都關乎西藏發展。如,增加內地西藏班初、高中招生指標,讓西藏更多優秀學生獲得就讀內地西藏班的機會;加快藏東清潔電力送出通道規劃建設,更好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大西藏陸生野生動物肇事補償資金支持力度;將那曲至昌都輸油管道納入國家、自治區規劃計劃,并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以解決成品油公路運輸成本高、污染大、安全系數低等問題。
“政協委員并不單純是一種身份,更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的提案能夠得到國家各部委的重視,能夠通過一個個建議助推鄉村振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這些都讓他感觸很深。”陳軍表示,今年他的履職重點放在一線調查研究中,察民情、聽民意,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動員群眾,聚集民心、匯集民智,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全面提升履職能力,抓好政協監督意見跟蹤督查,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發揮好政協委員“團結共事、發揚民主、求真務實、倡導新風”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