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林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企業破產案件數量逐年增多,市場主體退出問題逐漸成了中國經濟改革中的一個焦點、難點和痛點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指出,人民法院在破產審判過程中,發現在處理職工安置、稅務減免、破產費用支付、破產欺詐調查等非司法事務時,因缺乏行政管理部門的配合而困難重重;在面對“僵尸企業”清理、行業性破產等情形時,因缺乏統一的協調部門,破產案件審理進程受到嚴重影響。“人民法院通過司法渠道處理上述問題難度大、周期長,司法資源成本極高。”
朱征夫說,當前我國有關破產預防體系缺失,以至于出現大型企業集團破產時政府疲于應對,市場驚慌失措;由人民法院承擔破產管理人的管理、破產經費的協調解決等管理職能,與人民法院中立行使裁判權相悖,亦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實踐中為推進破產工作,各地法院推動形成的“府院聯動機制”,不屬于常設機構,缺乏明確的職能定位,效果不明顯。
“市場監管部門是負責市場主體準入、退出、管理、監督的政府機構,破產相關事務的管理屬于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范疇。”朱征夫建議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成立破產管理部門,專門負責市場主體退出相關工作,具體職能包括破產預防、破產計劃和統籌、破產工作監督、破產管理人的管理、破產經費及稅收的協調解決、虛假破產查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