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高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韌性城市”的命題,并寫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增強韌性,已經成為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目標。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吉林省委主委支建華建議,增強新基建抗災能力,提高數字城市韌性。
支建華說,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城市無論大中小,方方面面均被數字技術所覆蓋,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人們已經難以想象在互聯網荒漠中如何生活。然而河南鄭州一場特大暴雨,暴露了數字技術在應對傳統自然災害方面的軟肋。增加新基建抗災能力建設、提高城市數字韌性,擺在了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日程上。
“亟須以提升基礎設施安全性為抓手,進一步夯實城市數字安全,提高城市數字韌性,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敝ЫㄈA提出,增強城市數字安全風險防范頂層設計,對現在城市數字基礎設施進行調查,在全面提升現有設施效率的同時,分層分級逐步提升抗災能力。在進行城市發展規劃設計時,將新基建的抗災能力作為重要參數進行考量,綜合現在建筑和未來規劃、自然災害和相關事故等各方面因素開展規劃。
支建華建議,建立城市數字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加快建立全天候數字綜合風險災害預測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增強各類風險的預見性。建立城市數字安全風險應急保障機制,以物理介質存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技術平臺、關鍵信息數據和重要設施數據的備份工作。以配置多電源、設置包括衛星鏈路在內的多傳輸路徑,確保數據暢通;建立城市群數字安全聯防聯動機制,在相鄰的城市間建立信息系統異地容災機制及城市群間建立數字安全協作機制,共享區域內應急資源,相互間提供人員技術及必要的數據支持,快速完成搶修工作處置,分擔風險,降低救災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