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張春莉)“‘十四五’規劃指出,要發揮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我國慈善組織規模不斷擴大,慈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斷完善,慈善公益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張道宏指出,慈善組織機構在發展壯大的同時,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激勵機制方面,目前存在著稅收抵扣力度不足、慈善捐贈的免稅程序煩瑣、免稅措施無法真正得到落實、監管機制也有待改進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張道宏建議,首先要完善慈善捐贈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慈善公益事業發展。提高扣除限額比例。如將個人捐贈的扣除限額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同時也相應地提高企業的抵扣比例;個人捐贈在分類所得中扣除時扣除限額可以將期限從當月變為當年;可以參考企業延期抵扣的方式,對于個人捐贈特別是大額捐贈也允許延期抵扣;簡化稅收抵免流程,繼續推廣捐贈票據電子化,既節約成本也使抵扣更便捷;建立完善的非貨幣捐贈評估機制,鼓勵社會公眾進行實物捐贈。
其次要完善國內慈善公益事業在信息披露制度領域的建設,提高信息透明度。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工具,提高公益慈善組織的透明度;鼓勵慈善公益組織做好官網建設,讓社會公眾能夠通過慈善組織官網有效地了解相關信息,避免出現信息查詢難、欄目沒有內容等問題;完善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在這方面,還可以參考英國的做法。”張道宏說。
談到完善監管制度建設問題,張道宏認為,可以加強慈善組織內部監督制度建設。同時,要求基金會等明確監事會有權對慈善組織的財務數據等進行查閱和審計等職權;推動國內第三方評估機構的發展。完善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如稅收優惠等鼓勵措施,提高第三方評估的地位和作用;還可借鑒美國的一些做法,為評估組織提供信息服務等;完善配套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出臺專門的慈善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在行為規范、資金使用、信息披露、違法懲戒等方面進行規定,法律法規的設定應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