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守望華夏 使命擔當>要聞
習近平的農民情結:“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
上世紀60年代末,還不到16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了陜西省北部的一個小村莊當農民,一干就是七年。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們這一代人也有這個情結,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習近平時常談起自己這段人生經歷,更坦承其念茲在茲的“農民情結”。
多年來,習近平步履縱貫大江南北, 始終放不下的是“黃土地的兒子”對土地的那份深情。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農家小院,他噓寒問暖、打聽收成,一句句體己話、家常話,滿是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關切,還有對“老鄉們”生活的牽掛。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
2019年9月,習近平在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考察調研。16日下午,習近平在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老家寒舍”民宿店,同店主一家親切交談。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這是16日下午,習近平在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大塆“老家寒舍”民宿店,同店主一家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民宿老板韓光瑩回憶道,當時習近平看到桌上擺的獼猴桃個頭比較小,就問這個應該是野生獼猴桃吧?韓光瑩回答說是的。韓光瑩表示,“我們土生土長的,我們還不一定清楚,不一定知道,但是他都知道。”
韓光瑩還說,習近平當時還問了一些民宿方面的問題,而且問得很專業,“他不是看那些光鮮的東西,問的都是些點子上的問題,思考得,看得很深入,切中了這個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些要害問題。”
韓光瑩覺得,習近平對農業農村農民非常關心關注,“我覺得,總書記(和)我們是心連著心,心貼著心的。”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
2021年4月,習近平在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走進葡萄種植園,同農技人員和村民親切交流。
葡萄種植戶王德利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習近平來自己家時的情景。“總書記當時一走進去就是看到這個臘肉啊,就問我這個臘肉是不是自家養的豬。”“他又說那個臘肉透明,味道好了。”
在王德利家,習近平問他以后想做什么,王德利就說“想開個農家樂”,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習近平連農村的基本消費條件都很清楚,“然后總書記就說那你一個人(每天)四五十塊錢就可以了。”
習近平在與王德利一家坐在一起聊天時提到,“好日子都是靠奮斗來的,現在大家也都是嘗到甜頭了,而且感覺到是有奔頭的。”
回想起習近平到自己家鄉,王德利說,“總書記來了之后,對我們的鼓勵就更大,對實現鄉村振興就更有信心了。”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2020年7月,習近平來到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聽取合作社生產經營情況介紹。
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偉表示,聽完秸稈打包機的介紹后,習近平把秸稈打包機和他以前下鄉時的那種耕種模式進行了對比,“總書記說,這個工作效率挺高,他說原來得用人工收割、完了捆成捆,等到喂牛的時候還得用鍘刀鍘了。”
習近平在合作社見到蕎麥、高粱米時的場景,也讓盧偉印象深刻,“總書記說,哎呀你們這兒還種蕎麥?尤其是看到高粱米的時候,總書記用手這么抓,說你們都吃白高粱了?他說我當時下鄉當知青的時候吃那高粱米是紅色的,而且我鼓勵社員說你們要好好干,過年讓你們吃上白高粱米。”
盧偉說,習近平這次來了以后,給了他們很大的勇氣。“所以我們合作社一定也要結合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產業,帶領農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曾說,我們還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出品人:陳陸軍
總策劃:王曉暉
制片人:張紅 齊彬
統籌:王玉平
編導:張昂
攝像:李超慶 楊宗盛 呂盛楠
包裝:曹艷培
翻譯:莫紅娥
編輯:范豐輝
責編:王珊珊
編輯:李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