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守望華夏 使命擔當>綠色發展

把熱血真情融入綠水青山

——寫在董事長榮獲“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之際

2022年03月03日 20:47 | 作者:高晶 耿海 劉萬鈞 | 來源:經濟網
分享到: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1月30日,“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華夏董氏實業集團董事長董配永光榮受獎,并代表獲獎者發言。他在發言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保理念,不僅是我們對現實生活的美好向往,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福祉所在。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能夠為保護綠水青山傾注滿腔熱血、獻出一片真情,感到無比自豪!

獎牌金光閃爍,發言感人肺腑,掌聲充滿期許……

消息傳來,初聞萬分驚喜,再想十分欣慰,細思一片坦然。董配永能在強手如林中斬關奪隘、脫穎而出,獲此殊榮令人驚喜;董事長董配永幾十年如一日鐘愛環保,自覺擔當,傾囊奉獻,貢獻卓著,獲此殊榮值得欣慰。近些年來,董配永關注更多是資源與環境這個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不但有理論上的學習思考,更有行動上的不懈努力和巨大付出。一個民營企業家能有這樣的資源憂患意識、節能環保理念、公益慈善情懷和產業報國思想,實屬難能可貴,理應得到褒揚,以期教育引領社會上更多的單位和個人自覺投身于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事業中來。

深遠的憂患意識——讓垃圾變資源的探索者

董配永對于資源環境的憂患,是基于國情和對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考量。在他的一本學習筆記上,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中國占有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氣、不足9%的鐵礦石、不足5%的銅礦和不足2%的鋁土礦,卻養活著占世界22%的人口。我國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煤、油、天然氣人均資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盡管這些數據來源渠道不同、統計口徑各異,但總體差別不大。

思憂憂不至,忘患患必生。在董配永看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隨著人口的增長這個水平還會繼續下降。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資源能源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而我們未來的危機很可能就出在這上。應該未雨綢繆發展循環經濟,通過資源化利用,讓垃圾最大限度地變成財富,以此減少原生資源開發,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間。這樣的中國才是發展可持續、后顧無憂患的。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因為在各種各樣的垃圾里面,確實有好多可再生、能利用、有價值的“寶貝”——這是董配永經過多年實踐得出來的結論。

翻檢垃圾桶。出于對資源的憂患意識,好多年前董配永就開始關注和研究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問題。為此,他多次帶領集團辦公室人員到北京東城、朝陽等區走街串巷,夏天忍著熏心刺鼻的惡臭查看垃圾桶,仔細翻揀查看里邊到底有多少東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這一看,讓他看清了并非“垃圾桶里凈垃圾”,而是“垃圾桶里有資源”。因為這里的塑料瓶、塑料袋、紙制品、破舊衣物,以及垃圾桶旁邊的沙發、床墊、家具等大件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復用或者加工再利用的,就連人們覺得最沒用的餐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做生物有機肥料的。

盯住中轉站。在集團北京總部金隆基大廈附近有一個區域性垃圾中轉站,每天都有大量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匯集在這里,再經過鏟車碾壓砸碎后運走填埋或焚燒。2016年初,董配永發現后覺得這樣太可惜了,就和環衛人員商定,派出8名員工到中轉站,分兩班進行分類回收,回收后的物品運往集團唐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進行資源化處理。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從這個中轉站搶救出塑料、泡沫、木柴、合成板材、廢棄電器、沙發、桌椅板凳等物品500多車。

進駐拆遷工地。前幾年北京東城區隆福醫院一棟二層小樓正在拆除,經過協商,董配永和單位員工一起,搶在建筑垃圾運走扔掉之前進駐現場,拽鋼筋、撿磚頭、扒石板,把有用的東西分揀出來。他還拿起錘子把大塊水泥鑿成碎塊,分析里邊各種原料的比例,研究粉碎后的用途。他對員工說,這些水泥塊粉碎后用來打混凝土、制免燒磚、鋪路基完全可以,當垃圾扔掉可是白瞎了。后來他選擇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很大程度是受了這次現場調研的啟示。

到城鄉踏查調研。為了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董配永幾次到一些城市郊區或鄉村踏查調研,對垃圾圍城、圍路、圍河的現象有所了解,感觸頗深。同時看到有用的東西就和大家一起動手撿回來。有一次在吉林雙遼一個村頭大土坑里就撿出來1370多個酒瓶子。

董配永介紹說:據統計我國每年生活垃圾產生量在4億噸以上,不但產量與日俱增,而且其中的“含金量”不斷提高。事實證明,科技越發達,淘汰的物品越好;生活節奏越快,產生的垃圾越多;越是富裕的城市,垃圾“含金量”越高。像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垃圾堆往往就是一座堆金積玉的“城市礦產。”這些垃圾處理得好就能變成財富,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就會造成資源流失、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空氣,最后必將成為資源的“漏斗”和環境的“殺手”。

無私的奉獻精神——垃圾源頭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的踐行者

經過實踐探索與理性思考,董配永加深了對“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句話的理解和認識,也看到了垃圾堆里富含的正能量,從而堅定地走上了從源頭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之路。——他確信這是解決垃圾諸多問題的第一關口、治本之策和正確出路。因為在他看來,“混放就是垃圾,分類就是資源”,源頭分類可以促進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而填埋、焚燒不僅浪費毀滅了資源,還污染環境、占用土地,二者均不可取。自2013年開始,董配永就自覺地在垃圾源頭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之路上執著前行,砥礪奮進,并甘愿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北京社區垃圾回收利用模式。董配永實地調查發現,北京市區很多垃圾中轉站對大到家具、家電、辦公桌,小到塑料、板材、各種玻璃制品等堆積如山的“廢品”資源化利用率很低,許多可回收利用的廢舊物品被直接用鏟車砸碎、拍扁,當成“廢物”拉走填埋焚燒掉。集團為搞好垃圾資源化利用,自發組織380多名員工,相繼進入北京東城、朝陽兩個區5個街道9個社區進行源頭分類回收,探索形成了“家中分袋投放、桶內分揀歸類、車輛分裝運輸、園區分別加工”的“董氏四分法”模式。實踐證明,這個模式便于操作,具有可復制性,并在今年五月份北京垃圾分類回收中得到借鑒。

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貢獻。2017年初,集團采取政府提供生產場地和辦公用房,企業出資金、技術、設備和人員,以“政企協同推進”的方式,在朝陽區十八里店鄉、三間房鄉開辟了5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基地。現已接收處理建筑垃圾、裝修垃圾800多萬噸、生產免燒磚3800多萬塊,是北京乃至全國目前投資數額最大、處理規模最多的企業。各種骨料、混凝土、免燒磚等再生產品已被首都新機場高速、天華小區、北京公廁改造、朝南森林公園和小武基公園等建設單位選用,為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和“藍天保衛戰”貢獻了力量。

董配永說:“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能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是節能減排、利國利民的好項目。如果全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都能得到資源化利用,那么節省下來的土、沙等原生資源,以及由此減少的能源消耗、物質投入和社會成本是無法細數、難以估價的,對于發展循環經濟意義深遠,功莫大焉!”

打造綠色節能減排企業群體。自2013年開始,集團以垃圾資源化利用為統領,確立了“零填埋、零焚燒、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標,形成了綠色企業的群體力量。各企業都成立了廢舊物資回收站,較大車間班組設立了回收點。回收的廢舊物資得到再利用,就連難以處理的餐廚垃圾也轉化為生物肥和松土劑等。集團先后投入數十億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所屬唐山馬家溝、承德鑫發兩個礦圍繞“綠色礦山”建設,把產生的煤層氣、疏干水鋪設管線引入企業和住戶循環使用,煤矸石用來修路護坡,或粉碎替代砂石,用來噴漿、砌墻、制作免燒磚,做到了物盡其用。

構建垃圾資源化利用閉環式產業鏈條園區。為了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確保回收的廢舊物資得到資源化利用,2015年以來,我們通過聯營聯合、股份合作、改造嫁接、對外掛靠等多種方式,相繼在唐山馬家溝礦、灤通公司、玉印公司、承德鑫發公司、東北綏棱公司創辦了車輛和家電維修、家具翻新、生物質燃料、廢玻璃加工、輪胎粉碎橡膠粉、塑料制品等18個再生資源加工處理項目,建起了3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2個舊物便民交易市場,實現了源頭分類、維修復用、加工再生、市場銷售一條龍的閉環式產業鏈條。

家鄉發展綠色生態綜合循環經濟良策。董配永為報答家鄉人民養育恩情,已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結成戰略合作伙伴,聯手謀劃在唐山市古冶區構建“綠色生態綜合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具體就是以現有大型鋼廠為核心,以區域內煤礦、焦化廠、水泥廠、熱電廠等企業為鏈條,把企業間的資源能源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廢氣循環利用,實現“區域一體化”資源循環共生,“既得到金山銀山,又保住綠水青山”。

難得的自我約束——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生活理念的引領者

董配永認為: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應該糾正和改變。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就要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從自己做起,讓節能環保成為我們每個人自覺。這些年來,他始終以特立獨行的方式堅守著自己心中的底線——低碳環保、節能減排!

一年四季粗布衣衫,一日三餐粗茶淡飯。董配永的衣服大多都是從早市和折扣店里花百八十元買來的,而且只要能將就穿就絕對不扔。僅有的幾件像樣衣服是出席會議或參加較大場合才舍得穿的“官服”。有一件紅色背心后背漏洞百出他還在穿,秘書怕他再穿出去別人笑話,就把眾多的小窟窿撕成了一個大窟窿,他才被迫放棄。但他對秘書的懲罰是把背心剪成布條綁到托布上。如果沒有客人,他的一日三餐桌上非常簡單,常見的就是小米粥、白面饅頭和紅咸菜,和人們想象的饕餮盛宴有天壤之別。

惜水如金,節水有道。為了解決一口痰、一泡尿甚至一個煙頭也要沖去一桶水的浪費現象,董配永投資20多萬元,將集團北京總部大樓所有辦公室內的抽水馬桶全部拆除,改建一處公共洗漱間和廁所。重新設計了下水管線,洗完澡的水先進水箱再沖廁所,最后流進底層儲存罐,連同便溺運到京郊農場制成農家肥,用來種植綠色有機食品。為了保證用水不被化學洗滌劑的污染,他借鑒傳統方法,用豬油等原料制作了環保肥皂,供集團全體員工及家里使用。食堂用玉米面、麥麩子替代洗潔精擦洗餐具,用過的玉米面、麥麩子含有殘羹剩飯和油漬,是畜禽的好飼料,又大大減少了廁所和生活用水對地下水的污染,一舉兩得。在他的要求下,集團海南農場廚房洗碗池、衛生間洗手盆的水管都不通下水道,而是伸進了一個水桶里,洗澡間也備有水桶。接下來的水得先用來洗拖布、澆地澆樹,經過多次利用后才能回歸自然。

董配永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外出住賓館洗澡的時候,總是用臉盆把洗澡水接起來,然后再拎出去澆到外面的樹根下、草坪里,從不浪費一滴水。

燒柴草取暖做飯。集團有礦山和洗煤廠,然而他卻很少燒煤。在條件允許的居住地搭起了火炕、壘土鍋灶,用柴草替代了煤電取暖做飯,還帶領員工出去揀劈柴草。他對員工說,現在農村取暖做飯放著地里現成的柴草、秸稈不用,卻舍近求遠、花錢買煤電氣,這不是老子《道德經》里說的“損不足以奉有余”嗎?

習以為常的環保行動。一個能夠為保護環境甘愿低頭彎腰的人,一定是這個民族仰望星空的智者。多年來,董配永無論走到哪里,只要發現被丟棄的塑料袋、塑料瓶、煙盒煙頭、玻璃碴都會彎腰撿起來,一年夏天在集團黑龍江綏棱天華農場,他早晨跑步時發現路邊車轍里有一塊塑料編織袋,就停下來,彎腰把手伸進泥水里去拽。無奈塑料袋壓得太深拽不出來,就讓隨行人員回場部取鐵鍬,最后終于把它摳了出來。還有一次車子在鄉間“拋錨”了,司機在路邊修車,旁邊一個賣香瓜的小攤床,董事長看見附近溝邊壕沿扔有不少礦泉水瓶和紙殼,有的隱藏在草叢里,有的浸泡在泥水中。他擼起袖子都撿回來交給賣瓜老農,并對他說:這些東西扔在這里白瞎了,還污染環境。你拉回去弄干凈,還能賣錢呢。

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董配永的環保行動。有停車不熄火的,他會上前提醒司機熄火,這樣既省油又免得排放尾氣;看見寫字樓走廊里燈光太亮,他會叫人把燈泡摘掉一個,為的是在保證照明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還能為物業公司省下幾度電錢;去飯店吃飯,即使是別人請客,如果剩下的飯菜沒人打包,他就會叫隨行人員把飯菜和用過的餐巾紙都打包回來。他說,這些東西打包帶走都有用處,飯菜可以喂豬,餐巾紙可賣廢品。

董配永的環保自覺和持之以恒的可貴行動,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別人,已經成為一種昭示和引領。

——帶起了一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家族團隊。董配永兄弟五人都已成家立業,有的兒孫繞膝,這是個人丁業旺、生機勃勃的大家族。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已經成為“家訓”,被每一位成員尊崇和嚴守。哥們之間不比豪車華宅,比的是誰穿得簡樸,誰為國家納稅多,誰對社會貢獻大;妯娌之間不比披金戴銀,比的是誰家電表走字得少,誰家水費交得少,誰的手機價格低。董事長和夫人花198元錢買的手機,一使就是十來年。五個家庭的孩子之間不比穿戴名牌,比的是誰的學習好,誰的中長跑有耐力,誰在單杠上引體向上次數多,誰每月的零花錢最少。他經常騎自行車走街串巷搞調研,小兒子上高中有時來回騎的是從垃圾中轉站撿來修好的自行車……

——打造出一個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企業群體。集團國內所屬20多家公司、辦事處都把環保和節能納入發展規劃,并要求每名員工日常自覺遵循。所有辦公樓室內抽水馬桶全部取消,改用室外公廁,既節約淡水,又為有機農業積攢農家肥源;有條件的食堂全部燒劈柴,杜絕使用煤電氣;食堂和部分職工家里都用玉米面、麥麩子洗碗。根據需要給職工發放玉米面、麥麩子,用完后以舊換新,公司收回做畜禽飼料;各公司每到冬季實行科室合署辦公,為的是減少供熱面積和節煤;各公司都有廢品回收站,搞好源頭分類、盤活庫存、修舊利廢、循環利用;馬礦和鑫發公司投資5億多元鋪設管線上設備,把礦井里的天然氣回收給附近居民取暖做飯,抽出來的礦井水分別用于生活、洗煤或灌溉;煤矸石經過粉碎,成了砌墻砂漿、制作免燒磚的好原料,或直接用于鋪路、護坡等。鑫發公司多次被評為綠色礦山建設先進單位。

——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同道中人和有識之士。董配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成物不可毀,舊物不要扔。”在他和員工的辦公室里,隨處可見揀來復用的辦公桌椅、沙發、衣架、床鋪、電風扇、鍵盤等,還經常引以為豪地向客人宣傳和展示這些廢舊物品循環利用的成果。好多人耳濡目染,心悅誠服,和他成了志同道合者。其中也不乏有人向董事長要幾件撿來的家具,還有的把自己要扔的東西主動送給他,也有的通過自己的關系,為他提供廢舊物品回收信息。

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

董配永盡管對內克勤克儉,對外卻慷慨奉獻。20多年來,共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捐款捐物近20億元,被評為“全國十大慈善企業”“全國十大慈善家”,還四次榮獲“中華慈善獎”。他關于保護黑土地、垃圾源頭分類回收利用、治理白色污染等提案,分別獲得第十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致公黨中央的優秀提案獎。還在宏觀層面上大聲呼吁:把發展循環經濟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調整政策資金投向,鼓勵支持垃圾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產業。

據悉,董氏集團已先后投資83億多元,用于綠色礦山建設、廢舊物資回收、垃圾資源化利用、生態有機農業和循環經濟產業,始終把珍惜資源、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自覺擔當、時刻堅守、無私奉獻。

犧牲自我,卻無怨無悔;大家受益,則心生愜意。董配永常說,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和民族繁衍生息的大事,我在這上投入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哪怕有一點收獲也值得我滿足和欣慰。否則,如果將來環境惡化了,生存危機了,我們攢再多的錢有啥用?

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保護地球就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民族未來、保護我們自己。請大家攜手并肩行動起來,像董配永那樣:用熱血真情點亮綠色中國,永遠做綠水青山的忠實守護者!(高晶 耿海 劉萬鈞)

編輯:李京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