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天津實踐>聚焦天津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
托穩“一老一小”的幸福
人民政協網天津2月11日電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照顧好“一老一小”是篇大文章,因為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如何托穩“一老一小”的幸福?帶著民意參會的天津市政協委員發出了新的聲音。新見解、新招法,智慧在集聚、思想在碰撞,通往幸福的新途徑,躍然眼前。
一老:“物業+養老”穩住身邊的養老服務
翻開天津市政協委員孫兆元過去一年的微信朋友圈,其中寫滿了與“養老”有關的話題。參與養老護理員培訓、為養老行業標準制定出謀劃策、指導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雖然已離開市養老院院長的工作崗位,但孫兆元依舊把退休生活安排得滿滿的。
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也讓孫兆元的眼界更加開闊。今年會議期間,孫兆元建議,推廣“物業+養老”模式,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開展養老等延伸服務。“眾所周知,養老行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是一個薄利行業。如何‘穩’住身邊的養老服務,我覺得物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具有天然優勢。”孫兆元說,當前,天津已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張龐大的服務網絡,很多服務都可以以此為載體展開,其中也包括一些淺層次的老年服務,“希望政府能出臺政策,支持‘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當然,作為全新的養老探索,政策到位后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例如,物業應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推出菜單式多元化服務內容,供社區老年人選擇;加強服務監管,杜絕‘坑老’擾民事件的發生。”
全力解決失能老人養護需求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重度失能人員的護理問題,已成為養老服務中的痛點。對此,市政協委員郭書宏、鄭吉安就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護結合養老模式以及完善醫養結合服務談看法、出點子。
“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郭書宏說,目前,天津設立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大多只能為有行動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娛樂、餐飲等簡單服務,而對于失能老人來說,家門口的居家養老服務不能滿足他們的所需,他們最急需的是專業的照料護理服務。建議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支持社區嵌入式養護機構發展,對招用有資質的護理員和專技人員的社區養護機構給予一定的獎勵補貼,將社區嵌入式養護機構納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機構,讓老人享受得起養護服務。
“相比健康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對醫療護理的需求更大。然而,目前我市在推行醫養結合過程中,還存在‘醫’和‘養’各行其是的問題。在同一家機構,老人一旦患重病,要履行辦理住院手續,同時轉入病房,而原有的養老病床還要保留,不僅增加了老年人的經濟負擔,而且浪費了有限的資源。”鄭吉安說,政府各部門要形成合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醫養結合,即在同一張養老床位上既能養老又能看病。同時要積極將醫養結合模式延伸到居家養老服務中,定期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看病就醫服務。
一小:積極擴大普惠性民辦園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涉及千家萬戶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市政協委員沙紅建議,進一步研究全市普惠性資源的布局,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建設。
“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等方式,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引導民辦園提供面向大眾、低收費的普惠性服務,并通過成本核算、限價收費、質量監管、財務審計等組合手段,確保公益普惠目標的實現。”沙紅特別強調,相關審批部門一定要嚴格審驗民辦園的辦學資質,把好入口關,確保為百姓提供辦學環境優雅、教育質量上乘的民辦教育園所。
同時,她還建議,進一步加強民辦托幼點備案管理,規范民辦托幼點的幼兒看護行為。支持鼓勵民辦托幼點提升改造,力爭辦成普惠性民辦園。
完善兒童醫保報銷綠色通道
托穩“一小”的幸福,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醫療。今年1月1日起,我市學生兒童等參保居民在三級醫院門(急)診就醫可以報銷,對于這樣的好消息,引來市政協委員的點贊。對標未成年人醫療全保目標,市政協委員張瑾建議,完善普適性醫保基金統籌機制。
張瑾說,針對新生嬰兒、幼兒、學齡青少年等不同階段醫保需求水平,應科學測算和制定14歲(含)以下未成年人全周期、分階段醫保統籌實施方案和分類繳費標準,加大醫保專項投入力度,通過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構建未成年人醫療社會統籌運行保障機制,防止出現未成年子女家庭因病返貧。還要優化兒童醫保與兒科醫療資源銜接配置,統籌實施三甲醫院對接二級醫院對接基層社區醫院的“1+N+m”定點兒科共建和醫聯體計劃,加快實施基層醫院兒科醫護人員提升計劃,多措并舉提升二級基層醫院的兒科醫療水平。此外,完善兒童醫保報銷綠色通道,提升醫保核算支付便捷度,促進分級診療有效銜接。 (韓雯 張清 劉平)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養老 服務 民辦 幸福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