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冬奧之約>新聞速遞
吹盡黃沙始到金——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誕生記
新華社北京延慶2月12日電 題:吹盡黃沙始到金——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誕生記
新華社記者姚友明、馬邦杰
從2月6日至1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后四次赴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打卡”,并高度贊揚場館設施和組織運行工作。
為何巴赫以及眾多選手對該場館設施頻頻“點贊”?中國國內第一條符合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比賽要求的雪道是怎樣建成的?針對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初期就開始參與該場館建設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競技區設施副經理、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劉文浩。
儲雪實驗
劉文浩畢業于北方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專業。2016年,他所在的北控置業宣布將承建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因為平時愛好滑雪,所以劉文浩在接到集團調令后,內心激動不已。他從原有的集團旗下星級酒店精裝修的業務里抽身出來,加入了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建設項目中。
剛開始,項目團隊沒有立即投入場館建設,而是做起了一個儲存雪的實驗。“開始擔心三月舉辦冬殘奧會的時候天氣過暖,怕造雪機工作不了,所以做了一個儲存雪的實驗。”劉文浩說,“我們先造了一塊梯形的碩大的雪堆,然后外邊用保溫材料將它蓋住,類似于最早賣冰棍的方法,然后將雪堆放在天然環境中,到一年后,測量雪的流失率。”
后來經過科學論證,發現團隊早期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舉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高山滑雪比賽,已經不用再提前儲備雪。不過,通過儲雪實驗,人們也并非一無所獲。結合2017年10月初開始的佛峪口水庫水溫測量數據,團隊結合小海陀區域的氣候特征,總結出一些造雪的竅門。
“我們了解到改變小氣候的重要性,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成后,我們現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即天氣還沒有特別寒冷時,就先造一噸雪,后邊因為小環境變冷了,雪就能留得住了。”劉文浩說。
“她”在叢中笑
在建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過程中,有兩個曾被建造起來、如今又已消失不見的基礎設施:一個是曾經建設在雪道上的“之”字形道路,另一個是為了修高山索道而修建的貨運索道。正如綻放在寒冬里的臘梅一般,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在施工隊進場準備建造雪道以及相關設施時,大家突然發現,想要在平地上起一座高樓容易,但想在半山腰上建一座房子,難度卻很大。如何將建筑材料運到山頂,如何在保證施工效率的同時確保隨時能接受國際雪聯專家的修改意見,這成了一道難題。
人們達成共識,在雪道上先造一條“之”字形道路,保證施工機械能夠開到山頂上去,自上而下修雪道,拆除一段施工道路,就建成一段雪道。在雪道兩側,排水溝的修建則就地取材,水泥車現場攪拌,這加快了工程進度。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要建設并同時運營九條高山索道。考慮到小海陀山區域的大風天氣,施工方放棄了通過直升機吊裝運輸索道建材的建設方案,而是修建了一條貨運索道。
“貨運索道一次能運輸兩到三噸重的建筑物資,而正式索道的基礎挖方工作,則是依靠人力完成的。”劉文浩說,國內建設索道最專業的幾家公司的專業工人,在修建索道過程中人挑肩扛,充分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我國高山索道建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建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過程中,既有騾隊參與運輸建設原材料,也有運用無人機技術為索道穿線,原始手段與現代科技交織,讓小海陀山舊貌換新顏。
綠色辦奧
如果按照最初的圖紙來施工,小海陀山將產生一些廢棄土石。“這不僅會對小海陀山的山體造成破壞,而且將這些東西拉出去,會耗費人、財、物力。”劉文浩說。再加上山里坡陡,渣土車頻繁進出如果滿載,容易引發危險。處理廢棄土石問題,一度讓施工方感到頭疼。
劉文浩所在的團隊開始跟國際雪聯溝通,共同探討施工方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節約成本、加快工期。最終,施工方采用了將賽道整體墊高三米的方式,避免出現廢棄土石。同時,在一些跳點的設計上,雪道建設團隊調整了設計方案,這也更能在比賽中保護運動員的安全。
此外,施工方既注意收集小海陀山上的植物種子,同時收集原有表土,從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雪道施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從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四無”山區,到如今國際一流的高山滑雪賽場,小海陀山的變遷,正是中國籌辦冬奧會的一個縮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如今的小海陀山被喧囂包圍,它已是全球矚目的焦點所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