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冬奧之約>“玉”見冬奧
“玉”見冬奧丨“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北京冬奧會最大遺產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徐金玉)“北京冬奧會最大的遺產成果,是實現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在日前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舉行的每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結果,從冬奧會申辦到成功舉辦之前的2021年的10月,參加過冰雪運動的全國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參與率超過了24%,“3億人上冰雪”這個申辦時期的承諾已經實現。
不僅如此,北京冬奧會還創作了諸多的遺產成果。比如,最大程度地使用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遺產,并在這個基礎之上創造了新的“雙奧遺產”,像國家游泳中心、首都體育館和五棵松體育中心等,新增或者優化了原有設施和制冰設施,把原來夏季的體育的功能擴展到了冬季的體育功能,能使這兩項功能并存,極大地提升了場館的適用性。
“北京冬奧會同時踐行了綠色環保的理念,傳承了自然的建設理念。” 劉玉民介紹,北京冬奧會新建、改建了7座冰上場館,9塊冰面都使用了環保型的制冷系統和環保型的制冷劑。針對雪上的場館,也研究制定了北京、河北和天津地區的綠色雪上運動場館的評價標準,這也是北京冬奧會的一項重要遺產,是北京冬奧會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一項重要貢獻。
在道路、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下,各賽區所在的地區發展也達到了極大提升。正因如此,帶動工業遺產的復興和主辦城市的全面發展亦成為冬奧會的重要遺產。“比如,像張家口賽區在冬奧會申辦之前,每年的滑雪的人口大概在20萬人左右,現在已經達到了200萬人。這些場館設施的建設,也為這個地區將來開展群眾性冬季體育活動或舉辦國際性比賽,提供了好的場所。”劉玉民說。北京冬奧會所有的場館在建設之初,已同時考慮了賽后使用和賽后遺產的雙重要求,并制定了相應計劃。
“籌辦冬奧會近7年,我們還形成了體育文化方面和人才方面的遺產,比如說成立了農民的滑雪隊,開展了北京市青少年俱樂部聯賽,連續7年舉辦了全國大眾的冰雪季活動等,使得中國文化和奧林匹克文化在場館中得到相互融合。我們還同時培養了一大批場館設計、運行維護、建設的專家。”劉玉民在現場還向大家“安利”了一項內容,“11日,我們通過北京冬奧會官方網站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案例報告集(2022)》,在這個報告集里收錄了44個遺產故事,總結提煉了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冬奧場館、科技創新、環境保護、城市更新、區域協同、文化傳播、奧林匹克教育、志愿服務、包容性社會建設等多方面的亮點成果,希望大家可以下載觀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