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法治央企建設百人談>要聞
全國政協常委呂忠梅撰文:增強四個自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呂忠梅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科學謀劃、系統部署、全面改革和整體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布局,以強國興邦的使命擔當、縱覽風云的時代視野、銳意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勇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新境界,逐漸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發(fā)展的科學指南——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所蘊含的方向指引、理論支撐、制度保障和文化根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理論自覺、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樹立道路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chuàng)的”,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yōu)勢: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證;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以人民為主體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屬性;用法治守護發(fā)展與安全底線,以良法促發(fā)展,以善治保安全,良法善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目標;統籌推進法治建設與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與科學規(guī)劃,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改革創(chuàng)新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發(fā)展動力;強調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各環(huán)節(jié),引領法治進步、樹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文化,實現德法共治、德法融合,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是中國法治的主要特色;傳承中華法律文化、延續(xù)紅色基因、借鑒世界優(yōu)秀法治文明成果,實現自我制度創(chuàng)新,面向世界、立足中國,以自我創(chuàng)造為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內容。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和拓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和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踐邏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依循。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內在需求。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決不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不搞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那一套。
傳承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樹立理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站起來、富起來到奔向強起來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全面依法治國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經濟社會條件,深刻把握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fā)展要求,科學識別深刻變動中的國際國內形勢,堅持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fā)展而發(fā)展,不斷深化對全面依法治國規(guī)律性的認識,確立把握中國法治發(fā)展問題的理論基點并將其生動地運用于法治領域,形成了一整套原創(chuàng)性法治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寶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底線思維、戰(zhàn)略思維、系統思維、精準思維等科學方法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提高法治思維與法治方法能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強調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底線、價值底線和道路底線,充分體現了“底線思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是依憲治國,“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堅持把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zhàn)略判斷,體現了“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的戰(zhàn)略思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總抓手;堅持把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為工作布局;堅持把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為重要環(huán)節(jié);堅持把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作為迫切需要,充分體現了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的系統性思維。社會主義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干部隊伍建設問題是關鍵,必須“堅持建設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充分體現了找準病因、祛除病根的精準思維。
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樹立制度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之所以需要一個總抓手,是因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有了這個總抓手,才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立體的、動態(tài)的、有機的完整過程,包括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是法治諸要素、結構、功能、過程內在協調統一的有機綜合體。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在五大法治體系建設方面不斷發(fā)力。要進一步開創(chuàng)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也需要承擔新任務、發(fā)揮新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而形成,具有共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規(guī)定性和偉大實踐基礎。堅持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堅持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通過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將抽象的法治國家建設目標具體化為“看得見”“能感受”“可操作”“易評價”的五個體系,解決國家制度優(yōu)勢向治理效能有效轉化的方向和路徑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構建和制度設計,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chuàng)性,是對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的制度體系的高度凝練與概括。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所具有的制度基礎與實踐偉力,我們充滿信心。
弘揚和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弘揚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歷數治亂興衰、王朝更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法治為了人民、法治建設依靠人民,使法治深深扎根于人民創(chuàng)造性實踐。弘揚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治之經,禮與刑”,強調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強化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弘揚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禮之用,和為貴”,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平安和諧。弘揚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完善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深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堅持少捕慎訴慎押,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弘揚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平反重大冤假錯案,著力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得到應有懲罰。弘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自然觀,強調“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成果,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根基。樹立和堅定法治文化自信,實質上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