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資訊
為建設文化旅游強區注入新動能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一個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省區,這里奇山秀水、文化豐饒。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的文旅追夢人勇擔建設文化旅游強區的重任,涌現出許多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他們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心上,堅守國門文旅防線,在脫貧攻堅中攻堅克難,推動了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
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
做好文化旅游發展的大文章
作為祖國南疆的國門城市,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堅持筑牢國門文化戰線,扎實推進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兩翼齊飛”。
2016年,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申遺成功,實現廣西世遺零突破;壯族霜降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廣西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天琴藝術、儂峒節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這不僅是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加強文化保護力度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民族地區、邊境地區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通過深挖民族文化內涵,實施精品藝術工程,崇左文藝佳作頻出:壯族天琴唱腔《咪洛甲》、歌曲《醉在邊關美女村》以及小歌劇《界河春》3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原創群舞《夜了天》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此外,還成功承辦“決勝小康 奮斗有我”廣西第八屆全區基層群眾文藝會演(崇左賽區)比賽,并榮獲3個一等獎。
崇左擁有山水風光、人文古跡等500多處多種類型的旅游資源。為充分挖掘利用這些資源,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統籌文化和旅游“一盤棋”,通過加快產業項目建設,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新業態等,實現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為擦亮邊境旅游品牌,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動建設中國第一個跨境旅游合作區,即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2018年,大新德天跨國瀑布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崇左市成為廣西第3個擁有5A級旅游景區的地級市。
通過發揮“文旅+”效應,“旅游+康養”“旅游+影視”“旅游+工業”等文化旅游業態實現創新突破。投資1200多億元的恒大文化旅游康養城和大新恩城水鄉國際康養旅游度假區成功落地;大新明仕和太平古城兩大影視基地、糖業文化旅游博覽園及南國銅業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設如火如荼……
立足全域、聚焦邊關,如今崇左市全域旅游呈現新格局:邊境探秘跨境游、生態教育研學游等多條旅游線路成功投入市場;憑祥、寧明等5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或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崇左市成為全區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市”。
“十三五”以來,崇左市始終把文化旅游作為“種養貿游工”五大產業扶貧模式之一。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崇水高速、崇靖高速、德天至花山一級旅游大道實現通車,全市景區、景點串聯成線,公共服務實現大幅提升。景區、景點數量和質量同步提高,近5年接待游客1.65億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600億元,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消費年均增長16%和20%。
“未來,我們將從強龍頭育中心、顯特色集聚群、融產業優服務三方面實施旅游振興,為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現代化南疆國門城市貢獻文旅力量。”崇左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張雪奎說。
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工作者
林園:
首先要想群眾需要什么
“我們在策劃活動的時候,首先要想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做的工作方案,不是方便自己,而是方便群眾。”把群眾放在心里,是柳州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林園的服務宗旨,并一直貫穿在全館的所有業務建設中。
2011年,林園來到柳州市群眾藝術館(簡稱“柳州群藝館”),歷經4次搬家的柳州群藝館,正常業務沒法開展,逐漸被“邊緣化”。
如何把柳州群藝館重新拉回市民視野?臨危受命的林園選擇從開展公益培訓入手。開發培訓管理軟件、建立師資分級管理機制、壯大藝術骨干隊伍、公益培訓社會化……喜歡思考的林園不僅把公益培訓的骨架搭起來,還創新性建立了一系列機制。
基層群眾培訓需求量大,那就聯合各縣區的文化館,把藝術培訓輻射到鄉鎮、社區和村屯;白領想參加培訓卻苦于時間不合適,那就開啟錯時服務,白天針對中老年人、晚上服務白領青年、周末是青少年專場,實現服務全天覆蓋;師資力量不足,那就吸納社會培訓機構力量,或招募非遺傳承人當老師,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場館有限、線下培訓能力不足,那就發展線上服務,打造“百花U課”,讓文化服務突破時空限制……柳州群藝館藝術普及免費培訓常態化、錯時服務、網上服務的開展使其成為全區群藝館的模板,其培訓課程及服務人次逐年上升。
林園表示,要把柳州的優秀民族文化傳揚開來,就要發揮好非遺傳承人的作用。以非遺傳承人為主講的“非遺學堂”已經成為柳州乃至全區的一張文化名片,被譽為“會行走的博物館”,通過城鄉聯動開進了縣區。在三江侗族自治縣,從2016年起,柳州群藝館就聯合三江文化館,將“侗族大歌免費培訓班”送進侗族的村寨、學校、社區,培養了一批新時代年輕傳承人。
經過多年努力,柳州群藝館又重新回歸群眾視野,且綜合實力、業務成效領先全區市級群藝館。2017年,在林園等人的推動下,柳州市率先創造性提出“5·23全民藝術普及日”概念,實施系列全民藝術普及工程。文化和旅游融合后,在主管單位指導下,繼續在全區率先整合“5·18國際博物館日”“5·19中國旅游日”及“5·23全民藝術普及日”主題活動,創辦“文博旅游藝術周”。這兩項創新舉措得到自治區的肯定,并上升為自治區品牌。
場館就是柳州群藝館開展文化服務的陣地。為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群藝館,林園多次奔走于當地發改委、財政、建設等部門,圍繞相關政策文件要求及群眾需求與有關部門溝通匯報,新館終于在2015年立項,并于2017年年底動工建設。如今,新的柳州群藝館已成為柳州市民的“文化殿堂”,場館規模、功能布局、設施硬件、配套軟件和接待容積等方面位居廣西第一。2021年1月4日,柳州群藝館正式搬入柳東區新館。在職工大會上,林園表示,新館的啟用標志著新的征程,希望全館上下努力拼搏,利用好新場館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以昂揚的斗志將柳州群文事業推向新的高峰。
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勞動模范
唐瑞鴻:
美麗銀灘的守護者
曝曬的海灘是他的工作場所,古銅色的皮膚是他的標志,“盯住”游客是他主要的工作內容……他,是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勞動模范,廣西北海銀灘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北海銀灘景區”)救生隊隊長唐瑞鴻。
北海銀灘是中國最熱門的海濱打卡地之一,每年有數不清的游客蜂擁而至,感受“天下第一灘”的魅力。每當游客盡興沖浪時,唐瑞鴻都神經繃緊,游客的輕松肆意與他臉上的凝重專注形成鮮明對比。
2011年,唐瑞鴻入職北海銀灘景區。最初,只是為了找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漸漸地,這份工作的責任之重、意義之大讓他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一干就是10年。
到救生隊之初,唐瑞鴻的專業知識不足,體能測試也跟不上。他開始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向老救生隊員請教,主動向周邊漁民了解景區周邊海域海情,熟悉海流動向,學習急救技能,加強體能訓練……通過艱苦訓練和不斷積累海上救生經驗,唐瑞鴻迅速成長為銀灘景區的海上救援技術骨干,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游客護航者”。
2020年11月1日傍晚,唐瑞鴻與救生隊員在海邊巡邏時,發現一名男子在海上遇險。當時天色已經暗下來,能見度很低,又逢漲潮,風浪很大,情況危急。唐瑞鴻與隊員沒有絲毫畏懼,立馬展開營救。冒著夜色,唐瑞鴻駕駛著摩托艇,盡力向遇險者靠近。巨浪猛烈地顛簸著救生艇,稍有不慎就有被掀翻的危險。經過一番艱難搜救,救生隊終于在大海中找到遇險游客,當時,游客已經陷入昏迷。經過救生隊和醫務人員的及時救治,這名游客脫離了生命危險。
更多的時候,唐瑞鴻則是跟隊員日復一日地進行巡邏和執勤工作。作為隊長,唐瑞鴻每天上班的第一時間都會來到崗位,觀察水位、水流情況,檢查救生衣和救生艇等裝備。身為隊長,他身先士卒,太陽將他曬得黝黑,不知道曬掉了多少層皮,每次他都自嘲:“看,我又脫胎換骨了。”
唐瑞鴻的執著和認真深深感染著救生隊的隊員。提起他,大家都要豎起大拇指:“隊長工作很認真,對下屬很負責。”“有事都會沖在第一線。”……
平凡的工作不平凡。多年來,唐瑞鴻協助尋找失散游客累計達2000多人,其中失散小孩累計1360人。2020年,僅他一人救起的危急溺水游客就有14人。唐瑞鴻說,如果身體和精神狀況允許,他會一直做下去,認真負責地去對待這份工作,用專業的救援知識去保障游客的安全。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旅游 文化 唐瑞鴻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