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給科研“青椒”更多幫扶和關注
【新聞隨筆】
作者: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近日,有媒體關注青年人在科研起步期該如何脫穎而出的話題。“青椒”是高校青年教師的諧稱,科研“青椒”成長是個久久為功的系統性工程。
首先,“青椒”本人要找準研究方向。這個過程有探索,也會有試錯,但是要盡快找到研究方向,準確定位研究聚焦。方向的重要性在于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在正確的方向上,每走一小步都稱得上是進步。
找到研究方向、找準研究焦點至關重要,在科研“青椒”的“起步艱難期”中,這也是最難的。所以,在此時期,需要個人具有積極主動性,不要被外部因素干擾,方向不準,彎路就多,所有的努力雖然不會白費,但是會拉長時間成本,而這是科學研究的最高成本。
在個人內部要素之外,在科研“青椒”找準研究方向的過程中,外部的最重要因素是組織扶持和支持。“青椒”在整個科研教學的體系中,職稱較低、收入較少、工作和生活壓力大,能夠為其解壓、助其成長的是高校、科研院所這些組織機構。組織機構可以制度性設計來緩解“青椒”的壓力,為其成長提供必要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青年科技人才存在擔綱機會少、成長通道窄、生活壓力大等問題。青年人才把精力過多投入到職稱評審、項目申報、‘帽子’競爭上,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實際困難。要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組織機構如果能夠給予足夠支持,科研“青椒”們的成長歷程中會節約至少3到5年的時間,這對于個人、單位和國家而言,是最寶貴的。特別是對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青椒”而言,其發明創造的最佳年齡段是25歲到45歲,能夠節約3到5年與走彎路3到5年,一正一反,時間價值立刻凸顯。對于那些刻苦努力的“青椒”,相關部門應該有制度設計,幫助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社會性要素。當下,社會帶來的無形壓力造成的焦慮,讓科研青年人不勝其累。這個要素看不見摸不著,卻令人感到焦慮,其緣由在于社會重視大專家、大學者,而處于漫漫征程中的科研“青椒”很難得到較高的關注。使得很多“青椒”無法體會到自身工作的體面。在這個意義上講,包括家庭在內的社會性要素,需要給“青椒”以基本尊重,讓他們體會到職業尊嚴,才更能夠坐得住冷板凳,不去急功近利。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個人要有規劃,要有路線圖,更要有奮斗精神,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組織機構提供成長環境,在機制上讓“青椒”能嶄露頭角,在政策設計上有傾斜,輔助其更快成長。友好、寬松、寬容的社會環境能讓“青椒”在奮斗過程中減少焦慮性因素,形成對科研“青椒”的理解和呵護。
國家實力的積累,國家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最終都是靠有創造性的人才,“青椒”就是其中的生力軍。“青椒”群體的“起步艱難期”如果能夠及早轉化為“科研黃金期”,會是個人、社會與國家之幸。
編輯:黃文兵
關鍵詞:青椒 科研 關注 成長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