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專家建議:調整工作思路推進從“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
核心閱讀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已經逐漸進入新增城鎮就業人口,均有大學(專科)學歷的“高學歷時代”。這要求整個社會轉變對“大學生”的看法,應把大學畢業生作為普通勞動者對待,并整體調整高校畢業生工作思路。
□ 本報記者 張維
2022屆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近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出如是判斷。“經濟發展壓力增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些壓力會對就業產生影響。”
不可忽略的是,疫情對就業的影響也仍在持續,當前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就業市場用人需求還存在不確定性,部分中小企業擴大吸納就業的能力下降,散發疫情對校園招聘活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存在“就業難”與“招人難”并存的現象,不同專業、行業和地區間用人需求差異較大。
王輝表示,“我們的主要工作目標就是要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的穩定。”
密集部署
“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去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畢業生就業問題予以強調。
自去年11月起,有關2022屆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部署就進入了密集安排期。去年11月中旬,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促進機制等7個方面的舉措。
隨后,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對做好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會議強調,各地各高校要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開拓政策性崗位,推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加強就業指導,加強重點群體幫扶,啟動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
教育部還啟動實施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明確加強校園招聘市場建設、健全畢業生基層就業支持體系、促進升學與就業有序銜接等24項舉措,主要目標任務是全力確保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了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進展情況: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采取召開省級就業工作會議、下發就業工作文件、召開大型專場招聘活動等方式,來推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持續開展“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教育部大學生就業網會同12家社會招聘機構已累計發布崗位信息近2156萬條;會同有關部門直接舉辦專場網絡招聘活動10場,累計提供各類崗位80多萬個;各地各高校已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舉辦校園招聘活動4萬多場,累計提供崗位信息近2000萬條。
在財政部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啟動實施了“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項目”,幫助參訓學生增強求職信心,提升就業競爭力。目前,該計劃已開展線下培訓4萬余人。
教育部還啟動實施“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已匯總發布了281家用人單位的2804個項目指南,目前正在開展校企網絡對接洽談。同時,舉辦了“全國中小企業人才供需對接”活動,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業參與對接。
積累經驗
事實上,在多種政策的綜合加持之下,中國的就業市場被證明更具吸引力。
近期由全球化智庫(CCG)和領英聯合發布的《中外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絕大多數U10(即中國10所“雙一流”高校)畢業生愿意在中國進行首次就業,這一比例高達75.34%。這得益于國內良好的經濟發展狀況,特別是疫情后經濟和就業市場積極復蘇的總體形勢為U10畢業生在國內就業提供了穩定的大環境保障。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省,在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就業市場上,就拿出了有力舉措。據廣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介紹,為了給畢業生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廣東省教育廳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實施民營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引導每家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拿出崗位吸納畢業生,2021年1至9月全省發放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社保補貼超過1億元;實施國有企業就業引領計劃,擴大國企招聘畢業生規模,截至11月底已招聘3.46萬人;實施基層成長計劃,畢業生在粵基層就業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補貼,“三支一扶”計劃擴大至3000名,開發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崗位4000個、科研助理崗位1500個、“農村從教上崗退費”崗位3500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擴招行動,全省提供公務員崗位1.3萬個,60%用于專項招錄應屆畢業生;提供不少于6.8萬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招聘應屆畢業生。
廣東省教育廳還遴選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41所,引導更多高校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推動相關部門加大創新創業支持力度,將個人創業貸款最高額度提高至50萬元、小微企業提高至500萬元,為畢業生創新創業靈活就業提供更有力支持。
2021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率分別達到95.8%和98%的南京工程學院,注重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激發創新創業熱情。該校參軍人數連續12年都位居江蘇省本科類院校第一,被多家媒體譽為“最熱血高校”,獲評“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案例”。2021年151名應征入伍的學生當中,畢業生占41.7%。
轉變觀念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單純靠教育系統和學校難以有效解決。
它需要行業的參與。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成立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設立了19個分行業就指委,構建用人單位與高校溝通協作新機制。19個分行業就指委已舉辦專場招聘活動50余場,提供崗位信息近67萬條。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陳峰就是其中能源動力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陳峰透露,該委員會成員共53人,主要來自能源動力領域的高校、行業企業、機關單位和行業協會,涉及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新能源、熱力、燃氣等一些領域。
“我們關注到,能源動力行業作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重點行業,急需大批優秀的專門人才,但這些行業工作地點相對偏遠,條件相對艱苦,畢業生的顧慮較多。”陳峰說,該委員會組織有關行業企業高校開展“就業育人”論壇等系列活動,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同時,組織行業企業入駐對接平臺,校企對接人次累計2.3萬。依托“24365校園招聘服務”平臺,舉辦“碳達峰、碳中和”清潔能源專場、能源動力行業專場等招聘會,覆蓋了260余家企業單位,累計提供就業崗位數25000余個。聯合就指委成員高校先后舉辦“地礦油三校聯合空中雙選會”“石油英才匯”等多場招聘會,參會企業290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近3萬個。還遴選了100名就業創業專家,建立了行業“百優專家”庫,為相關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
它也需要包括畢業生在內的全社會觀念的轉變。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分析說,根據我國高校本科和高職專科招生的規模,未來幾年,我國的高校畢業生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4.4%。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我國已經逐漸進入新增城鎮就業人口,均有大學(專科)學歷的“高學歷時代”。
“這要求整個社會轉變對‘大學生’的看法,不應再強調‘大學生’的身份,應把大學畢業生作為普通勞動者對待,并整體調整高校畢業生工作思路,不再單獨強調高校畢業生就業,而是關注所有新增就業人口的就業。這有利于引導高校畢業生進行合理的就業定位,以及推進社會從‘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熊丙奇說。
編輯:黃文兵
關鍵詞:畢業生 高校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