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深入推動能源革命 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訪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曹培璽

2021年12月28日 10:15  |  作者:李元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11226182646(757777)-20211228094927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一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等五方面,列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面對新要求,我們該如何認識與把握?對此,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曹培璽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見解。

2022年中國經濟將持續恢復

記者:您比較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給我們的哪些信息、信號?

曹培璽: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三個積極信號。

一是聚焦短期穩增長。2022年經濟環境依然復雜多變。內部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固然有疫情的影響,但“三期疊加”的陣痛是主因。外部看,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全球經濟低位波動,競爭是長期格局,國際局勢短期難以扭轉。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是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改善民生,穩定經濟基本盤的必然選擇,因此定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提出政策發力適度靠前,更注重政策合力,發揮政策能效。

二是著眼長期促改革。著眼長期,創新驅動下的高質量發展是破局的關鍵。長期目標的改革需要在資本要素、科技創新、內循環、共同富裕等關鍵領域積極推進:微觀政策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三是關鍵領域防風險。會議強調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風險處置工作。防風險重要性依然突出,做好重點領域、關鍵領域的風險防控、處置工作有利于為短期穩增長和長期轉型提供更多的政策騰挪空間。

“穩”字定大計,“進”字做文章

記者:在您看來,穩字當頭,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穩中求進又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曹培璽: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要聚焦“穩”字定大計,牢牢把握發展的大局大勢。越是面對困難挑戰,越要從容不迫,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持問題導向,抓住“穩”的重點。

一是保持宏觀大局穩定。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出有利于宏觀經濟穩定的政策,讓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確保能源供應、價格平穩,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二是保持宏觀政策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協調聯動,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是保持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穩健前行。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還要圍繞“進”字做文章,不斷激活發展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一是微觀政策要促進市場預期恢復。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打破各種“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是結構政策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從“有和優”上解決“卡脖子”問題。

三是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以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科技自主創新,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健康的氛圍環境。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企業主體地位,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讓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出來。

四是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開拓發展新局面。

落實中央戰略決策 加快能源強國建設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列為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一。面對新要求,下一步該如何認識與把握?

曹培璽:這體現了中央對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深思熟慮,一方面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先立后破,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的決心。

一是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從9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到9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再提“強化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再到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雙碳”轉變,體現了中央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決心,更對能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做好政策變化的銜接,總結能耗“雙控”的經驗,科學制定碳排放“雙控”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另一方面要處理好發展與減排的關系,扎實做好碳排放統計核算,扎實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工作,扎實做好碳排放“雙控”與有關產業政策的有效協同。

二是進一步明確了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關系。此次會議提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替代”和“組合”是綱舉目張的關系,尤其在當前能源保供穩價的形勢下,明確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能源重在增加消納能力。當前,棄風、棄光現象仍然存在,前三季度全國棄風電量約147.8億千瓦時,棄風率3.1%;棄光電量約50.2億千瓦時,棄光率2%。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需要對癥下藥,針對輸電壓力要加快構建跨省、跨區的電力通道建設,發揮大電網綜合平衡的能力;針對調度壓力要加快抽水蓄能、調峰氣電等靈活性資源建設,以及各類儲能規模化的示范;針對供需壓力要著力釋放需求響應潛力,加強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和碳市場建設,進一步體現可再生能源生態環保價值。

傳統能源中煤電的地位需要高度重視。今年以來,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偏緊,局部地區供需形勢嚴峻,原因主要是電煤短缺、發電裝機可用容量不足、能耗“雙控”出現的限電問題。對于電煤短缺和“雙控”出現的問題,通過采取政策組合拳,可以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效果,但對于發電裝機可用容量不足的問題,需要超前謀劃,因為具有可用容量的發電裝機建設工期較長,填補電力缺口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水電(含抽水蓄能)、核電建設工期超過5年,煤電建設全周期需要3年。未來相當長的時期,煤電仍將是提供可用容量的主要電源。

此外,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需要統籌好存量與增量、短期與長期、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未來,煤電出路更多體現為電力系統安全、能源系統碳中和、生態環境治理“三個壓艙石”,為電力系統兜底保供、煤電摻燒生物質+CCUS的負碳排放,為能源系統實現零碳乃至負碳、“煤電+”固廢耦合,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重要而又現實的支撐。

三是進一步明確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關鍵在科技創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未完成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完全脫鉤的背景下提出碳達峰與碳中和愿景,所面臨的是更大的減排壓力和更短的減排周期,也更加依賴綠色科技的創新與應用。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第四代核電、新興儲能低碳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存在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技術價值鏈發展不均衡等問題,需要花大氣力迎頭趕上。

未來,需要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新型電力系統、節能、氫能、儲能、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點,深化應用基礎研究。積極研發先進核電技術,加強可控核聚變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研究。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集中力量開展復雜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控制、大容量風電、高效光伏、大功率液化天然氣發動機、大容量儲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數字能源和智慧能源等技術創新。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28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能源革命 曹培璽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