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兩薄弱”如何變成“兩加強”
——江西省政協助推破解基層政協“兩薄弱”記事
“年輕人可是‘稀罕物’,機關10年沒進一個人。”
“編制只有十幾個,50多歲的就占了大半,‘青黃不接’喲……”
江西省政協社法委副主任楊小華,忘不掉今年3月開展“兩個薄弱”課題調研時,時任尋烏縣政協主席劉瓊招緊皺眉頭掰著手指頭算賬的那一幕。
“事業編加了8個,行政編還加了8個,招的全是蹦蹦跳跳的年輕人,真不知該咋謝你們呢!”日前,給楊小華打來電話的劉瓊招笑出了聲。
“基層政協工作基礎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簡稱“兩個薄弱”),是制約新時代基層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大問題。解題的“主攻手”是黨委及其相關部門,但政協這個“助攻手”就聽之任之?
“變‘兩薄弱’為‘兩加強’,把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是‘規定動作’更是‘必答政治之題’。”省政協主席姚增科說,“我們必須力促早日破題、圓滿答題。”
去年3月,省政協將解決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報省委深改領導小組研究通過后,列入《省委深改委2020年工作要點》,作為省委重大改革項目之一,交省政協副主席陳俊卿領辦,辦公廳具體承辦。隨后,省政協成立了由“專家委員+政協‘老把式’”組成的專題調研組,深入調研。
“不統一思想認識,其他的都白搭”
“以前都是這樣的,現在咋說薄弱?”
“你要增編,他要增編,我們編制‘總盤子’就這么大,你叫我咋辦?”
……
“碰了一鼻子灰,現在想來都氣!”去年8月,曾擔任市政協主席多年的楊小華,電話了解某縣政協情況時,該縣政協秘書長回憶起協商增編的事,還怒氣未消。
怎么破解?
千關萬關,先過思想認識這第一關。“思想認識不到位不統一,其他的都是白搭。”陳俊卿說。
“因變制變,要改變先調研再建言的傳統‘打法’。”省政協主要負責人及時指導。
變“老三樣”為“新四法”,即變“調研、協商、建言”為“學習宣講+交流研討+督促指導+協商建言”。
“每到一地,先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學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再向他們宣講現在大不一樣的政協。”全程參加調研的省政協辦公廳干部吳莉軍說。
為了在更大范圍統一思想認識,2020年10月,省政協召開全省政協破解“兩個薄弱”會議。
越學習思想認識越統一。“破解‘兩個薄弱’,這可是我們的‘主責’呀!”“要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就得有足夠人手。”3月上旬,省政協課題組赴靖安縣調研時,縣委和縣委編辦負責人感慨地說。
人的問題咋解?做好“加減法”
“我們也想做事,但6個專委會就有3個‘掛空擋’。”
“我們行政編少。”某縣政協領導反映,“已10年未進一人,機關50多歲的還是骨干呢!”
……
從去年9月開始,陳俊卿率隊深入9個設區市、24個縣(市、區)開展專題調研。3月初,又再次深入6個設區市10個縣深化調研。
調研結果表明,全省縣級政協中,專門委員會是“光桿司令”的占了近半。
人的問題不解決,“一切免談”。但人從哪來?每個市縣的行政編和事業單位數相對固定,咋增編添人呢?
“必須綜合施策,打好‘鐵算盤’,做好‘加減法’。”3月23日,省政協召開推動解決“兩個薄弱”問題座談會,會上,省政協委員、省委編辦副主任廖濤支招。
加法: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進一步撤并、壓縮、優化各地事業單位結構,增設政協委員服務中心等事業單位;調節行政編,滿足政協正常運轉所需。減法:大力推動市縣政協主席和轉任專委會的領導,不占機關編。
“金點子”咋“變現”?
“鑰匙握在市縣手里,光靠省里下個文,不頂用。”楊小華會上發言,“必須上下齊心,同向發力。”
會后,省政協主要負責人將有關情況向省委書記匯報,與省委組織部負責人溝通協調。陳俊卿和秘書長汪爽數次登門與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相關負責人協商。省委編辦向各設區市委編辦印發了《關于解決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的通知》。
3月24日,宜春市政協邀請市職能部門專題研討,協商如何答題。
“政協主席先后向我匯報了5次。”某縣委書記直言。
……
“我在這里表個態,政協人員力量不足,我們馬上研究。”3月上旬,在尋烏縣召開的省政協調研座談會上,時任縣委書記柯巖松一字一頓地說,“不論是行政編,還是事業編,只做加法、不做減法!”調研組離開后的第6天,縣委常委會議決定,給縣政協增加行政編8個、事業編8個。
……但,不少市縣仍有“落實短板”。
好政策如何從紙上
落到地上?“督查”
今年4月至6月,省委督查室、省政協辦公廳會同省委編辦等單位,兵分兩路,深入4個設區市及所轄14個縣(區),對全省各設區市黨委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開展了專項督查。
哪里“薄弱”就督哪里,哪里落不了地就查哪里。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強要求,“要進一步加大解決‘兩個薄弱’工作力度,重在一個市一個市、一個縣一個縣力促抓落實。”
在銅鼓縣,督查組了解到當地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但縣政協沒設事業單位,督查組及時與縣委主要負責同志溝通和有關部門協商,縣政協委員服務中心得以落地。
……
“縣里開了會,主席們不占編,等于編制‘加’了,這下我們可以招幾個年輕人了。”靖安縣政協秘書長咧開嘴笑著說。
……
“現在全省每個市縣政協都增設了委員服務中心等事業單位,領導不占編,編制做加法。”參加督導的省政協副秘書長趙波說。
人員力量的迭變帶來基礎工作的裂變。
“機器進了家,污水‘跑路’了!”近日一大早,德興市肯堂山社區余大媽扯著嗓子向老街坊報喜。原來,這個片區未列入污水管網改造工程,經過市政協“好商量”平臺一“商量”,“還真成了,政協搭的這個臺還真不是擺設。”巷內十幾戶居民聽到這個消息“炸開了鍋”。
這樣的平臺全省政協已建成1萬多個。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廣大委員與老百姓面對面協商,心貼心服務,助力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解決。聊起“好商量”,余大媽豎起大拇指:“好事做了一火車!”
“過去人手太少,想干難干成事,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增編增人干不完事,一定要回報組織和人民,干出更加出彩的事。”劉瓊招說。(通訊員 蔡久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協 調研 縣政協 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