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新聞動態
斬斷假劣食品流向農村市場的通道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政協港區聯絡處通過調研了解到,由于農村消費能力相對較薄弱,買東西看價格已經成為農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少農村消費者甚至“偏愛”便宜食品,加上農民對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識了解較少,防范意識和能力不強,致使一些假劣食品由城市“流向”農村,危害農村群眾的健康安全。
欽州市政協港區聯絡處了解到,因為農村消費能力薄弱,利潤微薄,大型、正規、集團型超市無意進駐,農村流通領域經銷食品的經營主體主要為集貿市場、個體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發部等,上架銷售的商品也極為低檔。經營者進貨時也順應農村消費的需求,使假劣食品得以混跡其中。同時,由于農村食品銷售流轉速度較慢,周轉周期過長,存儲條件差,變質過期往往成為農村食品的常態。
欽州市政協港區聯絡處建議加大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加強農村食品流通環節整治,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散裝食品標簽標識制度,整治食品的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依法嚴厲打擊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無生產廠家、過期霉變、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對農村食品安全整治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長期日常巡查計劃和專項巡查計劃,按照各個環節突出監管重點,對農村集貿市場、小商店、小超市、代銷點、流動攤販進行整治。對農村商品經營單位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學習大型商場實施的經驗,在農村小商店、小超市建立商品進貨驗收檔案、臺賬備案制度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在做好日常監管的同時,應將消費維權的力量重點放在轉變農村消費者的意識、思維、觀念上。監管部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引導農村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加強辨別常見劣質食品的能力,不購買、食用劣質食品。
欽州市政協港區聯絡處認為,要在經營戶中開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強農村食品經營者的法制觀念和商品質量意識,宣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開展“文明個體戶”“誠信經營戶”評選活動,并利用消費者協會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對食品消費中帶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及時向社會發出消費警示并公布問題食品名單,強化食品安全責任;要大力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監督點、監管和消費維權網絡建設,及時受理和處理農民消費者的投訴、申訴和舉報,為農村營造一個安全衛生的食品消費環境。(記者 肖亮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