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視 頻>原創
解放戰爭為何從東北開始,又為何必須先打錦州?
遼寧錦州,人們眼中的“網紅城市”。紅起來的,不僅有征服八方食客的錦州燒烤和那“質疑全世界”的錦州話,還有一處處見證歷史的紅色地標。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座浮雕叫《決戰決勝》,它展現了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冒著槍林彈雨向敵人據守的城垣發起沖鋒的英勇場面……”在位于錦州市區的遼沈戰役紀念館內,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劉曉光正帶記者重溫73年前那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偉大戰役——遼沈戰役。
1946年,隨著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國共兩黨內戰全面爆發。1948年秋,進行戰略決戰的條件日漸成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決定,迫使蔣介石在不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戰略決戰。
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劉曉光正在為記者講解遼沈戰役
最初決戰的地點為何會選在東北呢?
“東北除了是當時的重工業基地,還是極為重要的糧食產區,這對于中國經濟的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早在1945年6月召開的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就指出:‘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談及東北的重要性,劉曉光告訴記者,戰前,我軍在東北的兵力已達百余萬人,面對日益有利的戰爭形勢,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以敏銳的洞察力,把戰略決戰的首要目標選擇在條件最有利的東北戰場。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關于“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作戰方針,打響遼沈戰役。“作為東北的門戶,攻占錦州是整個戰局的關鍵。”劉曉光在錦州戰役沙盤前向記者介紹,“錦州地處遼西走廊咽部,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誰拿下了錦州,就等于誰控制住了東北的大門。”
在館內,有我國第一座全景畫館——《攻克錦州》全景畫館,看上去莊重大氣。“整個全景畫有五層樓高,集繪畫、塑形、燈光、音響和投影于一體,我們可以身臨其境感受1948年10月14號到15號攻克錦州31小時的激戰場面。”錦州市政協常委康靜波向記者介紹。
“當時,東北野戰軍集中25萬余人的優勢兵力,向錦州發起總攻,經過31小時的浴血奮戰,攻克了錦州。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奠基了這座城市的新生。”康靜波說,錦州攻堅戰的勝利完全截斷了東北國民黨軍向關內撤退的陸路通道,遼沈戰場上呈現出“關門打狗”的態勢。
錦州市政協常委康靜波向記者介紹《攻克錦州》全景畫館
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毫不畏懼,奮勇拼殺。戰場之外,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先上戰場的故事在不斷上演。當時,在遼西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戶戶無門板,家家無閑人。“我們遼西地區的百姓把家里的門板、棺材板奉獻出來,支援前線搭戰壕、修營地。”劉曉光說,正是因為有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戰役勝利才有了不竭的源泉。
1948年10月26日至28日,我軍全線出擊,在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區全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東北野戰軍乘勝向沈陽、營口進軍。11月2日,解放沈陽,同日解放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獲得解放。9月12日至11月2日,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余人。
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后,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也為全中國的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指出:“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14天后,東北野戰軍84萬大軍挺進關內,直趨平津。
“73年已經過去了,現在回望這段歷史時,遼沈戰役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值得借鑒的當代價值。”談及遼沈戰役重大的歷史意義,劉曉光說,遼沈戰役是東北軍民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取得的偉大勝利,體現了聽黨指揮、忠誠于黨的政治本色以及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政治擔當。
如今,遼沈戰役紀念館已成為錦州的一張紅色名片,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到這里參觀學習。
“紀念館已經成為錦州市政協開展黨史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通過參觀學習,委員們不斷加深了對黨史的理解和把握,汲取智慧力量,吸收精神養分,堅定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康靜波表示。
監制:譚明悅
策劃:李木元
記者:李木元 韓 月
統籌:宋寶剛 康 亮
攝像:汪 凱 滿達呼
剪輯:李玉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