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視 頻>原創
講好遼寧故事|他壯烈犧牲堪比董存瑞,只留下半截腰帶……
走進遼寧省錦州市的遼沈戰役紀念館英烈館,明凈的櫥窗里擺放著很多烈士遺物,其中的半截腰帶,引起不少游客駐足凝望。“這是我的爺爺留在這世上唯一的遺物。”一旁的講解員說道。
這位講解員叫梁丹丹,她的爺爺就是解放戰爭中的另一個“董存瑞”——在遼沈戰役錦州攻堅戰中壯烈犧牲的英雄梁士英。
梁士英烈士的半截腰帶
在遼寧省錦州市主城區最西端有一條南北向的主干道叫士英街,這是以梁士英烈士名字命名的,街角處就是士英街紀念公園。
“73年前,我的爺爺梁士英用胸膛頂住了爆破筒,炸毀了敵人的地堡,用生命為錦州攻堅戰打開了前進的通道。”在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遺址,梁丹丹動情地對記者說。
2001年退伍之后,梁丹丹沒有回到老家吉林省扶余縣,而是申請來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工作,擔任一名講解員。“我沒有見過爺爺,但他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著我。每次來到這里,腦海中就會想象著26歲的他,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與敵人拼殺的場景。”
梁丹丹為記者講述梁士英犧牲時的場景
1948年秋,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9月7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給東北野戰軍領導人的電報中,明確地闡述了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提出“攻錦打援”戰略部署,把第一戰放到了錦州,因為這里是連通東北、華北的要沖。
1948年10月14日,遼沈戰役錦州決戰的總攻號角已吹響。東北野戰軍各路縱隊的戰士們如猛虎蛟龍,從四面八方向國民黨軍駐守的錦州城防突破。在城防西北角,第二縱隊突破分隊被鐵路路基上一座地堡噴出的機槍火舌擋住去路,沖上去爆破的幾名戰士都犧牲了,后續大部隊正在涌來,傷亡不斷增加。
“當時,我的爺爺擔任8連2排5班的爆破組組長,在萬分危急的時刻,他主動請戰,別上兩顆手榴彈,抓起爆破筒,向地堡沖了上去。”梁丹丹講道,爺爺沖到地堡前,拉開導火索將爆破筒塞進地堡。他剛要轉身離開,爆破筒被推了出來,塞進去,又被推出來,眼看爆破筒就要爆炸了,他一聲大喊,用胸膛頂住爆破筒,一聲巨響,敵人的地堡被炸得粉碎。
“部隊進攻的通道打開了,我的爺爺也壯烈犧牲了,當時他才26歲。戰士們回到他犧牲的地方尋找遺體時,什么也沒找到,只撿到了半截腰帶,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他的唯一遺物。”梁丹丹眼含熱淚地說。
“在梁士英犧牲的地方,還挖出了7枚爆破筒殘片,其中的2枚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另5枚收藏在遼沈戰役紀念館中。”遼沈戰役紀念館館長劉曉光介紹,在遼沈戰役中,我軍共傷亡6.9萬余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東北的解放。
梁士英烈士雕塑
梁士英炸地堡的英勇事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錦州人。新中國成立后,錦州市人民政府將錦州西北門改稱“士英門”,將惠安街改為士英街,將敬二小學改為士英小學,以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英雄。
董存瑞,生于1929年,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河北隆化城時壯烈犧牲,年僅19歲。他向連長申請爆破任務時這樣說:“連長,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
梁士英,生于1922年,1948年10月14日在錦州攻堅戰中英勇犧牲,年僅26歲。他向連長請戰時同樣說了一句話:“連長,我是共產黨員,把炸地堡的任務交給我吧!”
“我是共產黨員!”簡單的幾個字卻足夠震撼人心。正如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所說:“黨員要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能豁得出來”,董存瑞、梁士英就是“危難時刻能豁得出來”的優秀黨員代表。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學習董存瑞和爺爺梁士英,就是要學習他們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今后,我會堅守好遼沈戰役紀念館這塊紅色陣地,為觀眾們講好遼沈戰役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梁丹丹說。
監制:譚明悅
策劃:李木元
記者:李木元 韓 月
統籌:宋寶剛 康 亮
攝像:汪 凱 滿達呼
剪輯:李玉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