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醫食照護”全面扶持 老年人家門口幸福養老
【現實挑戰】北京市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近430萬,如何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有品質有溫度?
【應對策略】助餐、照護、福利、驛站、就醫……政府部門多方面給予政策扶持,老年人不用住進養老院,在家門口就可獲取便利服務
老有所養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改善民生“七有”中的重要內容。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近430萬。如何讓晚年生活有品質、有溫度,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助餐、照護、福利、驛站、就醫……幾個關鍵詞帶您感受本市老年人在家門口的幸福養老生活。
關鍵詞1:養老助餐
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到“暖心飯”,是本市民政部門一直努力的方向。
今年全市計劃規范發展1000個養老助餐點,覆蓋2000個社區,目前全市已發展養老助餐點967個。老年人不出社區,就能吃到葷素搭配、物美價廉的老年餐。養老助餐服務重點滿足經濟困難、失能失智等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和高齡、獨居老年人的助餐服務需求,同時兼顧滿足其他老年人的就餐便利性、豐富性。
本市在西城等區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拓寬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助餐體系建設渠道,試點建設“網絡平臺+驛站+第三方膳食營養評估+數據跟蹤反饋”老年餐服務模式。同時,為扶持養老助餐點的發展,只要助餐點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政府將按實際助餐人數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
關鍵詞2:照護床位
目前,全市有養老床位12.8萬張,其中包括567家養老機構運營的11.2萬張床位,1089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里的1.3萬張短期托養床位,以及3500張養老家庭照護床位。
作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臨時托養床位、養老機構的集中照料床位之外的“第三張床”,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對北京就近養老供給體系形成有效補充。養老家庭照護床位依托就近的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家庭適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等方式,將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環境搬到老年人家中,將專業的照護服務送到老年人的床邊,提升居家生活的失能、重殘老年人的專業照料服務水平和生活質量。與機構床位相比,家庭照護床位沒有床位費的成本壓力,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老年人家庭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3:福利補貼
圍繞“三失一高一獨”等老年群體,本市完善多項為老服務補貼政策,統籌實施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高齡老年人津貼等制度。去年,市區財政共投入“三項補貼”資金21億元,惠及全市70多萬老年人。
同時,進一步擴大養老助殘卡的社會優待范圍,依托“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將60至64周歲常住老年人口納為免費乘公交、逛公園等優待服務對象。
北京還進一步健全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加快推進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力爭在年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本市“1+1+N”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
關鍵詞4:驛站服務
目前,本市已經建成并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有1089家,作為老年人的養老顧問和養老管家,主動發現歸集老年人的需求和訴求,有效連接政府政策和市場服務,累計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務900多萬人次,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歡迎。
今年,本市民政部門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出臺三個清單,第一個是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城鄉特困老年人等托底保障群體;低保或低收入家庭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等困境保障群體;失能、失智、重度殘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點保障群體)提供巡視探訪、養老顧問等基本養老服務,由政府付費;第二個是普惠型服務清單,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等服務,驛站可低償收費,老年人僅需支付部分費用;第三個是市場服務清單,只要是為老年人服務,且不違反驛站管理負面清單,都可以開展,按市場定價收費。
為讓養老服務更加精準,今年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以《服務承諾書》等形式將“三個清單”發放到每個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家庭,主動送上聯系電話,形成一個“閉環”,確保責任片區內每位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有人管,服務需求能快速響應。
明年1月1日開始,本市將對基本養老服務是否得到落實進行督導和檢查。
關鍵詞5:便利就醫
助醫問題同樣是養老關注點。北京印發《關于開展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意見》,將健康指導作為驛站基本功能,鼓勵具備條件的驛站同步設置社區護理站;不具備條件的,依托周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服務。同時,制定《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設施設計和服務標準(試行)》,要求驛站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銜接機制,在掛號、就診、取藥、綜合診療、轉診等方面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
此外,在養老家庭照護床位功能里加載醫療服務。將享受家庭照護床位老年人納入家庭醫生簽約范圍,提供免費建立健康檔案、免費體檢、預約轉診、開具長處方等服務;符合家庭病床條件的,還可申請開設家庭病床,發生的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實時結算。(付佳)
編輯:張紅晨
關鍵詞:養老 老年人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