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新聞動態
過度包裝屢禁不止 包裝革命迫在眉睫
中秋節即將來臨,琳瑯滿目的月餅、茶葉等禮品開始上架各地實體店和電商平臺。針對已成頑疾的過度包裝,九三學社社員、廣西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吳烈善在一份社情民意信息中提出,在當前“節能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的社會目標大背景下,包裝革命迫在眉睫,要堅決對商家的“顏值控”說不,對過度包裝進行“刮骨”。
吳烈善表示,近年來,國家在治理過度包裝上雖然已出臺不少措施、采取不少行動,但收效甚微。2020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電商平臺商品包裝抽查發現,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過度包裝,特別是化妝品,包裝不合格率高達70%。
“過度包裝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產品溢價高。”吳烈善通過調研了解到,在當前的市場中,“顏值高”意味著價格高,過度且精心的包裝,可讓商品增值數倍,因此導致商家在包裝上煞費苦心。以茶葉為例,200元一斤的散裝茶葉,經過包裝營銷,售價可達上千元每斤,價格翻了5倍。另外,當前一些商家將經營的重心由商品本身轉向了外包裝,新款包裝和新款禮盒往往更受消費者青睞,導致商家陷入惡性競爭循環。以干果零食為例,在貨源、加工方式差不多的情況下,誰的包裝更好看更有特色,成為了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
“能耗高污染大,過度包裝成我國‘碳中和’絆腳石。”吳烈善了解到,我國包裝廢棄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的1/3,在體積上更是達到1/2 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包裝廢棄物總量達1.5億噸,其中70%以上是由過度包裝造成。包裝工業的原材料如紙張、橡膠、玻璃、鋼鐵、塑料等,均為我國緊缺資源,若用于過度包裝大量使用,卻沒有相應地進行回收利用,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吳烈善認為,全社會要合力對過度包裝說不。商家要從包裝方式、包裝材料等方向尋找突破,在維持消費者驚喜感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包裝成本,促進行業良性競爭。要倡導消費者養成厲行節約的消費理念,提升環保意識,自覺抵制過度追求外包裝的浮夸風氣,從根源上減少對過度包裝的需求。要認真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等國家標準,加快完善立法,建立處罰機制,明確罰則,加強監管力度,確保相關標準真正落到實處。并通過稅收、包裝處理費用、碳交易等手段,對沖過度包裝所獲利益,使過度包裝得不償失,盡快結束過度包裝的暴利時代。
吳烈善建議,商品包裝生產企業積極研發有利于資源節約,便于回收利用的包裝新材料,積極推廣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新技術、新設計、新工藝。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構建快遞包裝可循環使用體系,推廣可循環包裝產品,鼓勵電商平臺選擇部分商品種類,設立可循環包裝商品專區,推行可循環快遞包裝統一編碼和規格標準化,建立健全上下游銜接、平臺間互認的運管體系,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另外,在小區內探索建立智能化全場景回收模式,建立快遞包材可回收利用長效機制,提高可回收資源循環再利用效率,營造全民垃圾分類氛圍,將遏制過度包裝和分類回收再利用相結合,實現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再利用雙重作用。 (記者 肖亮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