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2021年第五期 2021年第三期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二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1年第五期

紅——色彩與中國畫研究系列展

2021年09月13日 15:51  |  作者:畫界  |  來源:《畫界》2021年9月第5期
分享到: 

豐樂圖-146x282m-1962年-黃-胄

豐樂圖-146x282m-1962年-黃-胄

雙-桃-72.5x40cm-1856年-吳昌碩

雙-桃-72.5x40cm-1856年-吳昌碩

近期,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北京畫院共同主辦的“紅——色彩與中國畫研究系列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匯聚了國內重要文博機構藏吳昌碩、齊白石、陳半丁、張大千、于非、關良、李可染、蔣兆和、董壽平、周思聰、盧沉等中國近現代畫家近六十件繪畫作品,名家薈萃,佳作云集。

梅竹雙鴆-155x95.5cm-1957年-于非闇

梅竹雙鴆-155x95.5cm-1957年-于非闇

歲朝圖-118.5x55cm--齊白石

歲朝圖-118.5x55cm--齊白石

在中國,“紅”不僅是一種顏色,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紅色被視為喜慶吉祥之色,并冠以“中國紅”之稱。它由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發展嬗變而來。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陰陽五行學說奠定了“赤”的正色地位,賦予了紅色尊貴、道德的文化意涵。在民間,從鐘馗的紅色狀元袍到襁褓嬰兒的貼身肚兜、從深閨女兒的紅頭繩到婚嫁新人的紅衣裳、從新春佳節懸掛的紅燈籠到家家戶戶點燃的紅爆竹,都蘊含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中國人的尚“紅”意識也被廣泛運用到藝術創作之中,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繪畫的色彩觀念。

天山紅醫-1976年-周思聰-耿玉琨-合作

天山紅醫-1976年-周思聰-耿玉琨-合作

少-女-65x53cm-1962年-邊寶華

少-女-65x53cm-1962年-邊寶華

此展的研究主題是“色彩與中國畫”,不同于一般的通史性陳列概念,而是以色彩本體作為策劃切入點,匯聚了諸多經典中國繪畫作品。丹青是中國畫的傳統指稱,中國繪畫史曾經歷了由“丹青”到“水墨”的衍變。色彩是繪畫的本體語言,展覽將目光投放到中國繪畫藝術本體語言的研究與呈現上,梳理了中國傳統繪畫顏色體系,闡釋色彩的物質屬性和美學價值,深入探索色彩與中國畫創作的關系,分別以“幾點朱砂花更紅”“芙蓉國里盡朝暉”“春來喜氣繞華堂”為題,從科學、社會、文化三個維度去解讀中國繪畫里的“紅”,體現了中國人民賦予“紅色”喜慶、熱鬧、平安與祥和的美好愿望。

頤和園-96x177cm-1961年-何鏡涵

頤和園-96x177cm-1961年-何鏡涵

《說文?糸部》:“紅,帛赤白色。從糸,工聲。”“紅”的本義為粉紅色的絲帛。自唐以后,紅逐漸成為包含絳、赤、朱、丹等各種紅顏色的統稱。據色彩學理論,紅色是人類可見光譜中光波最長的顏色,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古人最早便以“丹青”指代傳統繪畫。丹即朱砂,一種紅色的天然礦物質顏料。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綿延數千年,已建構了一套完善的形式語言與技法體系。然而,面對豐富的美術遺產,我們只有理清它們的“內在機理”(材質),才能深入地理解傳統,進而弘揚傳統,色彩是繪畫的本體語言,而材質則是藝術的物質基礎。近現代畫家于非對中國畫顏色的選擇和研漂、著色方法及色彩搭配進行了研究、分析和歸納,出版了相關學術著作。

人之初-68x68cm-1987年-賈浩義

人之初-68x68cm-1987年-賈浩義

此次展覽中,海派名家吳昌碩的《雙桃》以胭脂著色,筆力雄渾、鮮艷沉著;齊白石獨創“紅花墨葉”畫風,筆下《牡丹》《朱竹》以朱砂、洋紅等繪制,色調熱烈濃艷;近現代畫家于非復興院體工筆花鳥,其《朱砂牡丹》《畫眾生黑》《梅竹雙鳩》使用朱砂、紅花、胭脂等色,格調柔婉,兼具艷美與高古之味。

紅梅頌-67.5x104cm-1973年-董壽平

紅梅頌-67.5x104cm-1973年-董壽平

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指赤紅熾熱的心,詩人慷慨激昂地表達了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壯懷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從古至今,中國文人志士便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文信仰和精神志趣。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它凝結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宗族倫理和個體意識。翻開中國近現代史的篇章,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百折不撓、自強不息,走過了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光輝歷程,樹立了崇高的信仰理想,鑄就了可歌可泣的“紅色精神”,紅色精神與中華民族血脈與靈魂里的精神力量一脈相承,鼓舞著中國人不斷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臨吉祥天女像-96x59m-1944年-張大千

臨吉祥天女像-96x59m-1944年-張大千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文藝方針的指導下,近現代中國畫家創作了大量歌頌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的中國畫作品。其中,周思聰和耿玉琨合作繪制的《天山紅醫》,記錄了青年女醫者為牧民孩子看病的場景,詮釋了其“藝術是人道主義的,是人性、人的感情的結晶”的使命與擔當。盧沉筆下的《機車大夫》是20世紀60年代主題性人物畫創作的精品之作,塑造了一批積極向上、樂觀質樸的工人形象,向觀眾傳達了新中國工業建設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當代書畫家董壽平先生厚植家國情懷,深心托豪素,繪制《紅梅頌》,畫面上的朱砂紅梅欣欣向榮、燦若霞天,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機車大夫-135x269cm-1964年-盧-沉

機車大夫-135x269cm-1964年-盧-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翻開中國近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激情燃燒的崢嶸歲月歷歷在目,中國人民砥礪前行、拼搏奮斗的精神品格熠熠生輝。“紅”在此時自然會給人們色彩之外更為豐富的聯想和感悟,就如同李可染創作的《萬山紅遍》,點點朱砂匯聚成的是藝術家對國家、時代最為熾熱的情感和“為祖國河山立傳”的藝術理想。

責任編輯:楊文軍

文章來源:《畫界》2021年9月第5期

版面設計:湯煒

畫界2021096

畫界2021097

畫界2021098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色彩 中國 中國畫 繪畫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