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每個“精微”的點都要“實打實”
——參加“城市更新”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小記
人民政協網濟南8月2日電 (鐘倩)近年來,“城市更新”成為很多地方的熱詞。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7月20日,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政協舉行“加快推進城市更新、促進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我作為區政協委員被邀請參會發言。
在年初的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政協全會期間,我共遞交了4件委員提案,其中3件都與“城市更新工作”有關,分別是《關于加快勝利莊片區改造,助力天橋城市更新樣板區建設》《關于重塑濼口古鎮,打造黃河中心城市天橋文旅綜合體的建議》《關于提升我區殘疾人、老年人無障礙信息化和智慧化改造的建議》。
其中關注勝利莊片區的改造問題,是因為這里“臟亂差”現象經常上“頭條”。不僅居民苦不堪言,同時也從側面暴露出“歷史欠賬”問題和公共服務短板。我了解到,當地街道做了大量摸底和民意收集工作,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5月份的提案面復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回復“勝利莊片區已經納入城市更新項目,目前正在對轄區內的城市更新項目進行統籌規劃”,“對于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將在優先保障安置區建設的前提下,合理進行規劃,盡最大可能補齊社區服務短板”。面對回復,我在欣慰之余,又陷入新的思考:老舊小區改造如何讓居民全程參與,而不只是共享結果?是否可以結合“商量工作室”開展一些有益的“微商量”、創新的“微體驗”,從而加強與群眾的互動。
輪到我發言時,我沒有按照提前準備的發言稿“照本宣科”,而是聽取其他委員發言后現場發揮,站在群眾立場,提出個人建議。我先講了最近持續暴雨天氣,從朋友圈看到一條勝利莊片區大雨漫灌的信息,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分管副區長回應道:“基礎設施落后,這是我們的短板,每當在防汛值班時看到個別小區居民受淹的場景,我們也倍感心痛。”
接著,他又回答了我提出的“讓居民全程參與城市更新”的建議,提到城市更新,拆、改、留,拆的是建筑物,做的是人心工作。要讓群眾簽得放心、搬得舒心、拆得安心、改得舒心。老舊小區改造將制定有內容的“菜單”,通過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的方式引導居民按需“點單”。改造完成后要讓老百姓滿意,既要配好施工隊伍,更要加強事前事中質量監督,工程質量最終要以群眾的口碑來檢驗……對于回遷問題,副區長認為,拆遷之前需要做好風險預判和評估,要確保不能拖期,實現早日回遷。
聽到這里,我的內心踏實了很多。或許,城市更新進程中很多工作難以“盡善盡美”,但是,有了這種把群眾冷暖時刻揣在心上的態度,就沒有理由不充滿信心。
當然,城市更新,絕不是一個“什么都能裝”的大筐,需要厘清職責意識和邊界意識。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要從實際出發、多為民著想。同時,再“高大上”的協商議題,也要“致廣大而盡精微”。落腳點就像八爪魚,涉及方方面面,每個“精微”的點都要“實打實”。
在會上,來自物業公司的王寶委員提到,當下老舊小區物業矛盾突出,居民不愿交物業費,物業方面收支不平衡不愿接手,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循環。他提出打造信托制服務模式,建立一個基金專用賬戶,由社區兩委進行監管,實行業主先服務后付費,以此加強與業主的互信關系。這個“新招”讓人眼前一亮,值得借鑒。
“看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不僅在于高樓大廈、街巷整潔,更多的是要看大街小巷是否經常見到兒童手推車、輪椅,是否能夠讓特殊群體出行更從容。”在關注殘疾人、老年人群體方面,吳杰委員的建議和我不謀而合。他提出,建設體驗型城市要關注心理環境建設,要遵循人與環境結合的原則,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在規劃和設計建設過程中,注重市民心理感受。比如,地鐵站與公交站的銜接,商業街區人行步道的設置等。
城市更新,始于民生,終于民意。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味著會上委員們都十分認同的一句話“從群眾開始,到群眾結束”。城市更新在路上,政協委員的監督也應時刻“在線”——讓城市更新有序運行,同時也使議政建言更務實、更開放、更響亮。
(作者系天橋區政協委員、濟南市政協“商量”特約研究員、山東省政協首批百姓智庫成員)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城市更新 精微 實打實 建設 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