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要聞
凝共識 聚合力 同向前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加強“五觀”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主監督性調研記事
人民政協網呼和浩特8月2日電(常歌 李睿琦)人心所歸,惟道與義。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7月19日至23日,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齊同生一行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開展“加強‘五觀’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主監督性調研。這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關于“要根據政協章程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做好‘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的民主監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通過開展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促進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探討政協協商式監督的路徑、規律和方法,進一步提升政協履職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個地方,幾張桌子,聊聊天、說說話,委員與基層群眾面對面,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多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打造‘民族團結進步長廊’,把政協委員工作室建在社區里,幫助各族居民解決問題。”通遼市哲建社區負責人介紹道。
調研組走訪中,遇到通遼市一位即將上高三的蒙古族學生,潔白的連衣裙,明媚的笑容,自信從容地對調研組說:“國家和社會非常關愛照顧少數民族,我們心里非常感謝,也感到非常溫暖。我想考西南政法大學,一直以來我努力學習普通話,這為我提供了很多機會和平臺,交到很多朋友,更能幫助我實現學習法律、走向更廣闊未來的夢想。”
“三科統編教材學生們能否適應,學校辦學和老師授課有什么困難嗎?成效如何?”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楊小波問。
“孩子們學習能力很強,興趣也濃厚。以前擔心出現的問題,實踐中發現很多都不存在,孩子們總能給我們驚喜。老師們都在為此積極準備,可以勝任新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各民族的孩子一步步實現同吃、同住、同學、同享、同樂,平等團結,互幫互助,生長在同一片天空下,大家從小是朋友,這樣的環境生機勃勃,未來可期。”赤峰蒙古族中學校長有感而發。
立人先鑄魂。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利于教育引導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愿景。
經過調查研究,調研組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機關召開協商式民主監督座談會,與內蒙古自治區黨政部門協商交流。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李秀領參加會議,內蒙古自治區統戰部部長段志強做專題匯報,宣傳、教育、民族等部門負責人參加。
“民族工作茲事體大,我們要持續推動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細、落地見效,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級黨校、干部學院教育內容,納入干部培訓計劃、黨建工作計劃,緊緊扭住廣大干部的思想觀、政治觀,全面提升民族理論政策水平,厚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中堅力量。”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廳長黃雅麗說。
“搭建各類平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發揮科技力量,賦能宣傳工作,同時堅持在抓實各類問題糾偏整治上聚焦發力。”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高志明認為。
“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陳改戶發聲。
“開展‘五觀’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明了我國民族工作在新發展階段的正確方向,指導民族工作能夠跟上時代節拍、更好地服務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齊同生強調:“民族地區的大多數問題是地區性的共性問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重視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實現現代化,又要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常歌 李睿琦)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中華民族 民族 牢中 共同體 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