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掛“協商于民”的牌,干“協商為民”的事
上海政協探索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16載“瓜熟蒂落”記人民政協網上海7月30日電(記者 顧意亮)恰如每一個精彩故事的開頭,都有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也要把時間線倒推回2006年。
那一年,原靜安區十一屆政協在上海全市首創“政協委員社區活動組”的機制,旨在探索政協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社區建設模式中,發揮好聯系基層的作用。
彼時,靜安區政協委員全部下沉到街道,每個街道挖掘委員資源、發揮街道特色、結合群眾所需,形成了“一街一品”的良性競爭。之后,在十二屆靜安區政協期間,一份《靜安區政協積極開展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探索與實踐》的課題報告出爐,“建立政協工作向社區延伸網絡,探索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方式”“調整優化界別政協委員的構成,探索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路徑”等理念被提出。也由此,一個全新的事物,逐漸在上海政協系統中引起關注。
首創的靜安再次首創,十三屆區政協期間,每個街道的主任和分管副書記共2名,均為區政協委員,以此確保靜安區政協社區聯絡工作的蓬勃開展。
與此同時,其他區也個個爭先。金山區政協采用“陸空”并進的架構,推進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圍繞“滬杭公路海鮮一條街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的基層協商活動中,地區聯絡組的委員們發揮群眾的力量,在協商過程中突出群眾的意見?!斑@是我們區政府一直想推進的工作,我想來參加基層協商活動。”副區長邱運理坐上小凳子,作為參與協商的一份子,和委員們、居民們充分溝通,最終形成共識。
松江區政協提出了“調研在一線開展、情況在一線了解、平臺在一線搭建、問題在一線協商、共識在一線形成”。用委員們的話來說,無論是田間村頭還是社區街頭,我們的協商活動站是可“移動”的,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里;用區政協領導的話來說,“會場+現場”的方式,是為了讓委員走進村居、讓群眾走進政協,有事一起來商量,確保協商更接地氣、更有實效。
浦東新區政協更是把委員協商活動站“開進了聯合國”。位于上?!敖鹑谥行暮诵牡貛А钡年懠易靺f商站點,38名政協委員面對的僅僅一棟樓里的居民就來自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于是他們一方面講好“中國故事”,去年疫情防控期間,一場“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外籍人士座談會,委員們講述中國人民的眾志成城和上海城市的抗疫成績、經驗,并與街道干部、中外居民們共同協商疫情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傾聽“世界聲音”,有外籍居民反映在滬遭遇“新冠疫苗接種難”的問題,政協委員們聯系相關部門人員共同協商,最終得到了重視和解決。
16年里,全市16個區個個在探索、個個有特色,何時“瓜熟蒂落”?當上海政協人聽到中央明確提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要“探索政協協商同社會治理相結合等新形式,拓展政協協商參與面,擴大界別群眾工作覆蓋面”;聽到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要求“積極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為各界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治理開辟更多途徑,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作出更大貢獻”;聽到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要求“市區政協要努力成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盡最大努力把這座城市的人氣搞得旺旺的、人才聚得多多的、人心攏得緊緊的。”
上海政協人感到,是時候了!
在各區創新探索實踐基礎上,市政協層面及時總結提煉,出臺《關于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更好發揮政協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的指導意見》和《政協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實施辦法》。
連續召開的現場工作推進會和專題研討班等舉措,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明確全市各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一名副書記作為協商銜接工作負責人,落實日常聯絡工作人員、協商活動場所等;推進“三個銜接”——協商主體銜接、協商議題銜接、協商平臺銜接;落實“三個融合”——平臺融合、功能融合、主體融合;建好“三項機制”——基礎保障機制、委員服務、管理和統籌聯絡機制、工作協同的機制;搭建“八個平臺”——讀書學習的平臺、知情明政的平臺、調查研究的平臺、專題協商的平臺、為民服務的平臺、宣傳政策的平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的平臺、弘揚協商文化的平臺。
上海市政協按照“嚴格標準、達標一批,掛牌一批”的原則,對標“五個好”——基本保障落實好、平臺機制建設好、協商銜接組織好、主體作用發揮好、基層群眾反映好,從全市各區政協中精選出了首批100家基層協商站(點),將于7月30日統一掛牌“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
記者注意到,上海市政協為“協商于民”品牌注入的獨特內涵是:推動全國、市、區三級政協委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體現政協協商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機結合、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把專門協商機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
目前,已有住滬全國政協委員37人,市政協委員556人,區政協委員4301人就近加入站,總參與率達到88%。三級委員齊齊表示:我們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指示要求,聯動基層群眾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打響“協商于民”品牌,進一步弘揚協商文化,在上海提升城市軟實力大局中作出政協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