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要聞
今天,我們該怎么認識老年人、老齡化?
國際上,60周歲以上的人被界定為老年人。我國法律中,也將老年人的年齡起點設置在60周歲。
老年人群體正日益龐大,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7%。這相當于,中國每10人當中,就有將近2位老年人。據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種種趨勢表明,老年人結構性的增加,正在改變中國人口發展的明天。
未來人口發展如何,于國于民,都是重大議題。
7月26日,全國政協專門召開專題協商會,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進行協商議政。
瀏覽與會者名單,有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單位負責人、地方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基層代表等近150人。
“日本一名90歲老奶奶獲吉尼斯認證成為‘世界最高齡辦公室文員’。” 朱永新常委提到前不久的一則消息。據說,這位老奶奶不僅能熟練使用辦公軟件,還是社交平臺高手,她在一家公司負責會計和總務長達64年。繼而,他又提到中國一批批銀齡教師奔赴貧困地區農村學校講學、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事例。
由這兩個“老有所為”的例子,朱永新常委引出了一個核心觀點:社會對老齡群體的認知和定位不應僅局限于“老有所養”,還要加深對“老有所為”的認識。
長久以來,社會的認知、政策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對老年人的保障、服務方面。一說老人,總讓人想到純粹的消耗者和被供養者,而經常性忽略對老年人參與發展的努力和貢獻。
以專家學者身份參會的黨俊武是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坦言自己從事了30年的老齡工作,看到一些工作思路有些跑偏,“不能一說養老就是床位問題”。他認為,老齡產業需求在增長,說明老齡化問題其實關系到的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老齡社會條件下宏觀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穩定運行。
討論到此,氣氛愈加熱烈,爭相發言、一人多次發言的景象并不鮮見。協商中,不少委員提出,老齡化不僅僅是社會保障的概念,當前乃至今后,更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應當放在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的定位上增強認識、加以部署。有人開始呼吁,應盡早布局老齡化產業,尤其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的關系”。
如果說,鼓勵生孩子是人口發展中的增量部分,那么做好老齡工作就是當中亟待激活的存量板塊。值得注意的是,存量的老齡人口當中,也應當分類對待。
一方面要照顧好、服務好老年群體中身體條件較差、經濟條件較差的那部分人,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難有人幫;另一方面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推進,老年人越來越能夠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群體,向后代、向社會賡續他們的知識、技能、文化、精神,創造屬于全社會的共同價值。
會上還傳遞出一種新理念:年齡平等,將會是和性別平等一樣重要、亟須在老齡社會下樹立的新理念。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