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先機
——廣東省政協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建言資政
人民政協網7月20日電 (記者 林儀 揭春雁)2020年,為全面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廣東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及“雙十”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培育發展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是廣東省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這一主題,廣東省政協召開第二季度常委會會議,副省長王曦到會通報情況,并聽取意見建議。
問卷結果顯示,28.01%的企業處在戰略性產業集群中,71.99%的企業處在“有群少鏈”的傳統產業集群中。
“戰略性產業集群強調的是對未來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的集群。”省政協經濟委主任王珺介紹,戰略性產業集群不僅科技含量高、產業內分工細、生產配件和零部件企業多,而且跨地域分布明顯。
目前,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規模實力全國領先,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創新引領、數字化轉型加快、重大項目聚集、產業鏈跨地域延伸的特征,但也存在著產業鏈中高端自主供給能力亟待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系不穩固、產業“公地”支撐不充分、數字化協同有待深入、區域合作機制尚需完善的問題。
在調研中,省政協常委王月琴更關注“鏈”而不是“群”,她認為應從鏈的角度、鏈的視野去推動產業發展,因為產業鏈具有網絡性與聚集性。
今年4月,廣東省建立了以省長、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為“總鏈長”的省領導定向聯系負責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鏈長制”。省政協主席王榮、副主席袁寶成擔任了其中3個產業集群的鏈長。
“我希望能發揮政協的作用,做好鏈長的工作。”袁寶成深感廣東產業發展的不易,積極奔走在產業招商、協調、連接的各個環節。
為了幫助廣東的產業鏈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調研報告提出要把握好大型骨干企業與產業鏈的關系、產業鏈與產業集群的關系、專業鎮經濟與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關系、市場分工與產業體系完整性的關系,政府、市場與行業組織的關系。加快培育各行業的“鏈主”企業,同時推進產業集群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要加強有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商協會、戰略咨詢機構、重點企業等在推動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方面的協作配合。
調研發現,廣東許多地市都強調在本轄區內對產業鏈進行補鏈、延鏈,但產業同質化促使地區之間的競爭大于合作。而問卷結果也顯示,53.8%的企業認為同行競爭激烈是集群企業面臨的最主要難題。
不少委員在“一委一品”欄目建議,加強區域間相同或相關產業集群之間的協調,加強同一產業集群內不同行動主體之間的協作,并針對每個產業集群制定明確的行動路線、職責分工以及出臺相關配套支持政策,構建協調發展的產業價值鏈。
這些建議被吸納進調研報告中。報告提出要強化區域協同發展,落實《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聯動協調推進機制》文件精神,鼓勵地區間在收益分享導向下,探索開展“飛地模式”合作;探索廣東各地市在GDP指標、稅收、碳排放指標、重點項目建設指標等方面的市場化合作和分享機制。
“對于很多地市,特別是粵東西北地區來說,做好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這篇大文章比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新興產業可能更加符合實際。”王月琴說。
省政協常委李汴生說,近年來,廣東的食品產業一直在下滑,這與政策扶持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而且還存在著政府多頭管理的問題,建議對于產業鏈較長的產業,其上下游的政府管理部門之間要做好協調、連接工作。
在討論中,省政協常委們建議,既要發揮政府作用,也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政府要重點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建立相應的產業服務公共平臺,以支持產業集群的發展。
“從歷史經驗來看,沒有哪個新興產業是規劃出來的。我們只有提供足夠肥沃的創新土壤,長得好的、長得快的,我們就要重點培育。”省政協常委張志兵說。
“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搶占未來經濟發展先機、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中之重,”省政協主席王榮提出,要切實改革創新集群培育方式、提升創新綜合能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集群協同發展,奮力推動廣東在新征程中繼續走在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編輯:羅文
關鍵詞:產業 集群 戰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