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到2025年,我國將新增500多家三級縣級醫院
“截至2020年底,我國縣級醫院有1.68萬所,縣級醫院診療服務量達11.6億人次,出院人數已經超過8000萬,這個量已經占到了全國醫院總量的47%、36%和44%。可以說,縣級醫院占我國醫療資源的半壁江山,已經成為‘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目標的主戰場。”7月17日,在2021“健康中國·健康縣域”中國縣域健康大會主論壇中,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健康處處長劉丹,用這串數字勾勒出我國縣級醫院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地位。
他介紹,為了實現更高水平的均衡,到2025年,我國將新增500多家達到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而在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副司長諸宏明看來,推進緊密型的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
縣域醫共體更“抱團”,服務能力提升
如何強基層、強縣城,不斷筑牢基層和縣城的醫療“網底”?“十三五”期間的答卷,令人欣慰。
在主論壇發言中,劉丹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央投資722億元,支持2085個縣級醫院建設項目,極大改善了縣醫院能力,一些縣醫院開展神經外科、普外科復雜手術的種類增加,患者入出院和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均超過90%。
鞏固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僅需要量的提升,還需有質的保障。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諸宏明在主論壇發言中表示,“我們在縣域醫共體的試點推進過程中發現一些新情況,有些地方對醫共體建設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有些地方想搞醫共體,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組織了一些專家的坐診,就把它當成醫共體建設的主要內容,這還是不到位的。”諸宏明認為,要搞好醫共體,重要的突破口就是要搞好緊密型的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
2019年,國家衛健委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確定山西、浙江為試點省,北京市西城區等567個縣(市、區)為試點縣,旨在促進縣域內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醫保基金有效利用,居民的醫藥費用負擔合理控制,有序就醫格局基本形成。
“現在全國有七八百個縣都在做有關的試點工作。”諸宏明介紹,目前全國754個試點區縣中,符合緊密型標準的區縣達到535個,占比71%,比2019年提高9個百分點,86.9%地區明確醫共體決策權限,能夠對成員單位的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比2019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同時,縣域和基層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試點地區縣域內住院人次占比為78%,比2019年增加2個百分點;縣域內就診率為90%,比2019年增加6個百分點。
此外,72.3%的試點縣域內萬人口全科醫生數較2019年增加,牽頭醫院幫助基層機構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從2019年的9.5個增加到11.4個。
“這說明牽頭醫院的龍頭作用在發揮,不再搞惡性競爭或者無序流動,通過體制機制建設,幫助基層機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諸宏明表示。
“十四五”將加強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進入“十四五”,如何讓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如何保障縣級廣大群眾的看病就醫?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發布《“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要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要加強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建設,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鼓勵依托縣級醫院建設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醫學檢驗等中心,加強遠程醫療和信息化設備配備,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對接,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通……
諸宏明則認為,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中,大家要成為一家人,一起分工合作,不要爭奪病人,而是大醫院牽頭搞疑難重癥的病例,基層做好康復、守門,大家共同下好一盤棋、算好一本賬。例如醫共體的收入支出分配,特別是一些人員的工資通過一本賬來有效計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縣醫院是龍頭,鄉鎮衛生院是樞紐,村衛生院是基礎,希望通過這一輪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改革,讓龍頭的作用更好地揮舞起來。”諸宏明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醫院 縣級 縣域 醫共 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