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加快綠色發展 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會議新聞
優質優價才能將“綠色”進行到“底”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11日電(記者 呂巍)“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帶來了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我覺得種源是關鍵。”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看來,通過對種子基因模塊的精準設計可以縮短育種周期、做到抗蟲抗病、保證產量不下降。“這就達到了少施肥、少打農藥的目的,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保證。建議制定政策,推出標準,引導綠色種源的推廣應用。”
“我們現在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全國作物種源協作網絡體系,從抗病、抗蟲、抗害以及養分高效利用等方面進行種質資源的發掘和鑒定,并發布了水稻、玉米、小麥、大豆四種農作物的綠色品種指標體系,推進優質種源育種。”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回應道。
“但總感覺政策沒有發揮出引導效應,種質資源綠色不綠色一個樣,體現不出優質優價。”種康直言。
“不僅是種子,農產品的優質不優價也影響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全國政協委員、沈陽農業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表示。
全國政協常委、天津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天津市主委齊成喜也有相同感受。
此前,他對天津市武清區大梁鎮設施黃瓜生產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采用生物方法種植,質量高、口味好的黃瓜,會增加成本,在市場上卻賣不上高價,抑制了農民種植優質蔬菜和社會資金投資優質農業的積極性。
“此外,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方面的欠缺,也使得綠色發展和安全生產理念不夠深入人心,沒有形成全社會生產和消費優質農產品的共識。”
齊成喜建議出臺鼓勵優質蔬菜(包括綠色和有機蔬菜)種植的補貼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改進生產設施,提高種植優質蔬菜的效益。同時,加大優質品牌的宣傳,加強市場管理,提高市民對優質蔬菜的認可度,形成全社會支持優質蔬菜生產和消費的良好環境。
“這一建議對我們很有啟發,會后我們會認真研究。一直以來,我們關注的都是生產端,今年安排了55億元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培育專業化的農業服務組織,為產出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創造條件。現在看來,我們還應在政策上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市場環境的營造、品牌的打造、市場的培育等工作,形成良性循環,逐步緩解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表示。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