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百年同心路·與委員同訪

黃埔軍校為什么能名將輩出?先看這副對聯!

2021年06月28日 15:51 | 作者:林儀 揭春雁 黃智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廣州黃埔島——一個只有8平方公里的小島,因有一所學校而揚名天下。夏日里,裹著南國溫潤的海風,我們走進今天的黃埔、走進黃埔的歷史。

1924年1月,在共產黨人建議下,國民黨一大決定創辦陸軍軍官學校,當年5月,黃埔軍校開學。“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背景下創辦的軍校,無疑是國共合作的成果。”對黃埔軍校歷史有著深厚研究的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專員曾慶榴,講起黃埔的故事滔滔不絕。

1

“黃埔島辦軍校的歷史并不是從1924年開始的。”看著頗感意外的記者,曾慶榴介紹說,早在1887年,黃埔島上就出現了第一所軍校,即廣東水陸師學堂。

歷史為什么選中了黃埔島?

黃埔島,又稱長洲島,位于廣州東郊,南連虎門,扼珠江要沖。從廣州市區到東郊碼頭,乘當時的汽船行駛約一個小時,便看見黃埔島兀立江心,如同一名哨兵,守衛著廣州的門戶。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長洲要塞。據記載,孫中山選定這里為軍校校址主要出于以下考量:一來黃埔島既遠離城市,又是廣州東南方向的門戶;二來此地有山坡、有水域,適合練兵;而且在前軍校的基礎上修葺,可節省人力和時間。

今天的黃埔島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在黃埔島西側,一個集中了10所高校的大學城拔地而起,成千上萬的大學生在這里啟航夢想。

戰場上的畢業證

97年前,一眾熱血青年乘船登上黃埔島碼頭,遠遠望見懸掛在碼頭牌樓的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辦學者是想讓最優秀的年輕人、最堅定的革命者進入這所軍校。

建立伊始,黃埔軍校紀律嚴明,對學生從學習、訓練、吃飯、穿衣、衛生等日常細節進行全方位規范。文獻材料記載:食時務須靜肅,不得談話或故意將碗箸作響;食飯姿勢須端正,不得任意將二肘置于桌面,或將腳居于凳上……嚴明的紀律、嚴酷的訓練,讓這些年輕人迅速成長為軍人。

保定軍校的特色在課堂,云南講武堂的特色在操場,而黃埔軍校的特色是戰場。

黃埔一期生,學生沒有當完,便去當了教官。“第一期學生的畢業證甚至是在東征途中領取的。”曾慶榴說,眾多黃埔軍校的學生成為推動民族獨立和復興的骨干軍事力量。他們平定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商團,兩次東征橫掃叛亂的粵、滇軍閥,揮師北伐;“六二三”反帝斗爭有他們的身影,省港大罷工也得到他們的聲援……

“這算是我們革命軍第一次對敵,第一次實行為主義而奮斗。”黃埔一期生蔣先云曾記載了東征中的黃埔同學,“打淡水城時,同學身先士卒,扒城先登,不知道什么生死。同學李青,頭打傷了,用自己的手巾裹著血頭,仍奮勇登城。同學蔡光舉,他打穿了肚子,我去扶持他,他只說:‘先云!趕快為我醫治,逆賊正待我們痛殺!’這種精神,亦就是平日訓練的結晶。”

國共合作的黃埔“蜜月期”

黃埔軍校是一所國共合作創辦的學校,共產黨十分重視在師生中發揮先進思想的引領作用。

剛從歐洲歸國的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惲代英、蕭楚女等中共黨員在黃埔做教官。魯迅還應邀在黃埔軍校發表過關于《革命時代的文學》的演講。

黃埔軍校實行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對不同的革命思想理論兼收并蓄,“關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書籍以及表同情本黨或贊成本黨政策而極力援助本黨之一切出版物,除責成政治部隨時購置外,本校學生皆可購閱”。

黃埔軍校出版大量期刊,如《黃埔潮》《黃埔日刊》等,緊密結合形勢,宣傳革命思想,有的刊物發行量高達5萬份之多。此外,還出版各種講義和書籍,進行革命宣傳,開拓學員的知識面,又提高政治素質。

1927年4月之前,黃埔軍校活躍著政治面貌分屬國共兩黨的教官和學生,其中有的還是雙重黨員的身份。雖然也有激烈的沖突,但兩黨合作的基本格局沒有變。軍校所開課程既有三民主義教育,也有社會主義講授。軍校內的國民黨特別黨部中,也有共產黨員擔任執行委員或監察委員。孫中山先生作為軍校總理,為軍校制定了著名的校訓“親愛精誠”。

何香凝曾回憶道:“周恩來同志當時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在仲愷任黃埔軍校的黨代表期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共事,親密相處,真誠無間。”

曾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部長、代教育長和代校長的方鼎英回憶:“在國共兩黨合作下,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成立了軍隊,做了許多大有成效的事,使得廣東的革命空氣異常濃厚,軍事政治的訓練突飛猛進,大有一日千里之勢。”

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省政協委員楊琪看來,國共兩黨在黃埔軍校的合作是有“蜜月期”的。在蔣介石清黨前,不同信仰主張的管理干部、教職員工攜手并肩、教書育人。相異思想理念的青年學生同室操課、同吃同住,各個利益階層的人士和平共處、相互幫助,在“一盤散沙”的時代極為難能可貴。“共產黨人,為了維護團結的大局做出了許多忍耐和犧牲。”

這種共同的學習和戰斗生活自然形成的師生、同學、戰友、上下級關系,為后來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復歸團結合作埋下了種子。

“黃埔精神”的力量

曾慶榴時常在省委黨校大院內散步,這里曾經是廣東造幣廠的舊址。當年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時,就是“坐鎮”在廣東造幣廠。

“我一直在思考,中山艦事件意味著什么?”于是,曾慶榴開始研究黃埔軍校的歷史,進而研究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的關系。數十年間,曾慶榴親訪過早期教官陳適、一期生王逸常、四期生曹廣化等,與徐向前、陳賡、熊雄、曹淵等人的親屬多次訪談。他還沿著黃埔學生北伐的路線,去過粵北、湖南、湖北等地,甚至到東北的深山老林,尋覓東北抗聯活動的足跡……

在不斷探尋歷史時,曾慶榴找到了國共兩黨的軍隊最終走向了兩個全然不同方向的答案。

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內左右勢力的較量日益尖銳化。蔣介石帶領國民黨徹底站到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一方,背叛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和大革命宗旨,轉而采取“反共”政策。“分裂對雙方打擊都很大,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原來的黃埔師生,成為戰場上的敵我,竟致刀槍相見。

每年的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創校紀念日。國內外黃埔校友會回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歡聚。追憶起昔日朝氣蓬勃、如火如荼的軍校生活時,老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激昂的黃埔軍校校歌:“怒濤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

在戰火中淬煉凝成的黃埔精神,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更蘊含著一脈相承的民族基因,它有救國救民的情懷、有團結合作的胸襟、有復興民族的志向、有統一中國的信念。

黃埔精神傳承至今,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讓身在全世界的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而孜孜以求。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