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孫家棟: 航天是我的興趣,一輩子也不會累
1967年7月底,正值盛夏的北京酷熱難當。一天下午,孫家棟在辦公室工作,熱得滿頭大汗。彼時,他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從事導彈研制工作。
正當他趴在一張火箭圖紙上冥思苦想時,有人敲門。來者開門見山:“聶老總指示,調你去負責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
從少年時夢想修大橋,到前往蘇聯學習航空發動機專業;從回國之初研制導彈,到與衛星結下不解之緣,孫家棟的人生屢次經歷轉折。但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心從未改變。
1958年,孫家棟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導彈總體設計部,2年后成為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一畢業就從事導彈研制工作,我想,這輩子可能就搞導彈了。”孫家棟回憶道。
但在1967年的那個夏天,一切都改變了。為確保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順利研制成功,中央決定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由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任院長。隨后,錢學森向聶榮臻推薦了孫家棟。
1970年4月,當“東方紅一號”衛星播放著《東方紅》樂曲從北京上空飛過時,孫家棟和一同做研究的同志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孫家棟相繼擔任了第二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技術總負責人和總設計師,并參與領導了其他各類衛星的研制發射工作。
1985年10月,當我國又將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升空后,時任航天工業部部長李緒鄂向世界宣布:中國的運載火箭將投入國際市場,承擔國外衛星發射業務。
這個消息震動了國際航天界。那時,美國和法國壟斷著國際宇航發射市場。然而1986年,世界航天界的4次大爆炸,使歐美諸國陷入低谷,卻為中國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難得的良機。
為此,孫家棟扮演起“生意人”的角色。在1988年10月,孫家棟代表中國與美國簽訂了《衛星技術安全》和《衛星發射責任》兩個協議備忘錄。到1990年4月7日,亞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在美國休斯公司31顆同類衛星中入軌精度最高。
總結自己的職業生涯,孫家棟笑道:“7年學飛機,9年造導彈,50年放衛星。”即使年事已高,他仍為中國北斗、探月工程等航天“大事”操勞奔波。他說:“航天是我的興趣,一輩子也不會累。”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孫家 家棟 衛星 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