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筑牢未來之“基”
——全國政協“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委員視察團重慶視察綜述
人民政協網6月23日電 (記者 謝靚)
要致富,先修路。
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鐵路、公路、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繁榮的“壓艙石”,那么現在,在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變革浪潮下,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正在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經作出明確安排,新基建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5月24日至2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巴特爾率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赴重慶市,就“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開展視察。視察團走訪重慶6個區縣,視察多個園區和企業,深入基層一線進行廣泛交流與座談,并與重慶市委、市政府交換意見。委員們高度評價重慶市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在委員們看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突破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的形態和邊界,正不斷演進拓展,應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協同發展,促進多元投入,加強政策支撐,多措并舉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 摸著石頭過河
透過玻璃往里看,碩大的機柜一排排佇立,正發出機器轟鳴的嗡嗡聲。
5月24日下午,在重慶市兩江新區的騰龍兩江(重慶)科技有限公司,委員們看到了數據中心規模龐大的機房設備。現在,兩江的云計算產業園匯聚了騰訊、騰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十大數據中心,設計總容量9.6萬個機柜,可容納服務器超100萬臺。
“機房都是雙路供電,物理隔開,萬一這兩路都停電,室外還有柴油發電機可使用。”委員們一邊看,一邊聽公司負責人如是介紹。
數據中心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新基建的重要領域。現在,多地都在積極規劃數字經濟建設藍圖,重慶則搶占先機,兩江國際云計算產業園已成為西部地區單園區規模最大、集約化程度最高的數據中心集群。
在座談時,重慶市副市長李明清告訴視察團:“我們正在抓緊編制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建成全國首條、針對單一國家、點對點的國際數據專用通道,目前已有8個市級以上重點園區接入、60多家中新企業租用。”
除了數據中心建設,重慶的5G網絡規模化部署進展也很快。視察團了解到,重慶是全國首批5G規模組網建設和應用示范城市。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開通5G基站4.9萬個,網絡建設規模和交付進度均躋身我國5G發展第一梯隊。
視察團看到,在新基建各條“賽道”上,重慶都在積極“搶跑”:
比如,率先編制完成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制定19條政策措施。
比如,動態儲備新基建重大項目365個,總投資4025億元。
比如,2020年重慶市數字經濟占到全市GDP的25.6%,同比增長了18.3%。
“蹄疾步穩”,這是視察團的委員們對于重慶市新基建情況的一致印象。
不過,在破題新基建的過程中,重慶也有自己的困惑。
在兩江新區考察時,兩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羅藺說,當前需要加強對新基建的科學謀劃與布局,出臺相關政策意見,根據不同區域、行業、市場等條件成熟度進行謀劃,不宜一哄而上。
李明清認為,目前國家層面尚未明確界定新基建的內涵和范圍,統計評估標準尚未建立,體量、總體投資、分項也均未成體系。
重慶的困惑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代表性。新基建涉及產業眾多、輻射面廣,和傳統基建比,它“看不見摸不著”,而且是動態的,其內涵外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還會不斷變化和拓展,這讓不少身在其中的人只能先摸著石頭過河,邊試邊想。
“要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國家統籌、科學規劃。”吳剛常委說。對此,視察團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對新基建的內涵外延、評價指標進一步做好研究梳理、宣傳闡釋工作,建議盡快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的建設方向和重點任務,為各地提供遵循和指導。
在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方面,視察團還建議合理配置數據中心和算力資源,重點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重點地區,以及部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的地區,布局大數據中心和網絡節點。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劉家強認為,重慶的新基建要充分考慮自身在長江經濟帶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定位,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結合,突出自身特色優勢。談到系統布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認為“寧可路等車,不要讓車等路”,新基建布局總體上要適度超前,為未來應用的指數級增長留足空間。
■ 從“樣板房”到“商品房”
“……通過我們的二級節點,這家陜西的企業把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和下游的銷售環節全部打通,實現數字化管理。”
5月25日下午,工業互聯網國家頂級節點(重慶)展示中心,中心負責人正向視察團介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案例。
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它相當于一個“神經中樞”,可有效實現工業體系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互聯。二級節點是這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上可對接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向下對接企業標識節點及應用系統。
作為全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五大頂級節點之一,國家頂級節點(重慶)標識注冊總量已達到6.31億,累計標識解析總量3.34億次,接入了重慶、四川、陜西、貴州、云南、甘肅、寧夏等西部10個省市共19個二級節點,接入企業節點數量1009家,這相當于為西部產業發展開通了一條快車道。
現在,重慶已成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的“域名、標識、區塊鏈”三大功能節點融合的城市,作為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對于重慶的意義不言而喻。
新基建不僅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還包括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新基建能為傳統產業賦能,在視察中,委員們看到了不少例子。
5月27日下午,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廣袤的稻田在陽光下閃著細細的光,遠處,一架無人機正在田間靈巧地穿梭,噴灑著農藥。
視察團的委員們在田邊走過,看到每塊田里都豎了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有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農田的溫度、濕度、含水量等等指標立刻顯示在手機屏幕上。
去年7月,墊江縣獲得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稱號,在畢橋村率先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的深入融合,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僅用一年多時間,初步建立面向農業生產、管理、服務的數字農業體系,實現面向農村、農業、農民及農業經營主體的大數據垂直應用構建,以及衛星、無人機、地面無線傳感器等“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采集系統。
在村頭的涼亭處,視察團看到了一個電子屏,這是墊江智慧農業云平臺。
“所有農業規模生產主體的信息都集中在這個系統里,有些散戶沒法納入,我們就每兩周派人采集一次信息。屏幕上黃色這塊種的是玉米,點擊進去可以看到這一片農田的情況,這都是用遙感技術識別的……”電子屏前,平臺負責人向視察團一一演示其系統功能。
在負責人口中,這個云平臺的應用前景很美好——能讓政府部門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問題準”,能構建農產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控,并破解農產品同質競爭和增產不增收的難題,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目前我們還在進一步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治理、鄉村服務。”該負責人說。
新基建只有在行業內得到規模化應用,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基建”作用。視察中,委員們發現,新基建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有不少應用只出現在展示廳、規劃藍圖里,“樣板房”多,“商品房”少。
應用場景不清晰,導致一些傳統企業不會用,王會生常委說,“一些企業不知道怎么與之銜接,就像高速公路建好了,不知道車怎么開上去。”丁時勇委員則認為,在這方面需要培養更多創新型龍頭企業,發揮優質項目示范效應。鐘章隊委員認為,新基建的應用場景要緊扣人民生活需要,還要為信息、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和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為此,一些視察團成員建議,應緊緊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做文章,聚焦實體經濟,探索利用新基建進行產業數字化改造升級的語境,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應用方案集成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解決方案。
■ “更高質一些,更高明一些”
此行中,視察團在重慶市召開了兩次座談會,一次是聽取當地情況介紹,一次是進行意見交流。兩次會議氛圍都非常熱烈,每位委員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與當地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密切的互動。雙方的看法和立場都很一致:新基建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前景廣闊,但路并不好走,抓住這個機遇,必須投入巨大的恒心和耐力。
座談時,委員們有一個共同的擔心是核心技術問題。
當前,我國基礎硬件和基礎軟件產業基礎比較薄弱,部分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這是新基建的一大瓶頸。視察中,大家也看到,高端通用芯片和關鍵射頻器件嚴重依賴進口,核心工業軟件等也依賴國外企業,這些都反映出新基建存在被“卡脖子”的風險隱患。
劉卓明常委認為,當前應著力解決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建議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發明發展,既重惠民生,又重強國器,以系統布局新基建為重要契機,聚焦國家強國目標,布好未來科技發展之局,打造未來產業基礎,讓新基建‘更高質一些,更高明一些’。”匡光力委員則建議更加重視新基建的技術研發和人才隊伍建設,“先把人才隊伍建設好,才有可能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好、使用好。”
會上,重慶市相關部門反映,由于新基建項目大多處于發展初期,銀行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力度不大,社會資本大多持觀望態度,新基建的投融資模式尚未破題。
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一般由政府投資不同,新基建更多地要依靠市場的力量,這是視察團與重慶方面共同的看法。視察團認為,應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作用,消除行業壁壘和競爭障礙,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建設。研究資本市場的賀強委員認為,應該多研究多種渠道的投資方式,他建議創新股權融資方式,利用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優勢。許禮進委員認為,新基建雖然早期投入大、見效慢,一旦形成核心競爭力就會快速增長,因此,早期的金融支持還需政府加大力度,投資新基建不能按投資傳統基建的思維,要有新的成本收益考核制度。
當前,新基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一些欠發達地區隨時面臨“一起跑就落后”的局面。會上,這個問題也是大家討論的熱點。
不少委員認為,當前東中西部科技創新能力差距之大,比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還要大,建議新基建要注意與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結合,通過發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為廣大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強基賦能,進一步解決好“數字鴻溝”的問題。對此,樊杰委員建議,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形成基于5G、大數據、互聯網的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彌補西部人才短缺、設備落后、項目不足等短板,縮小與東部的科技創新能力差距,從而使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共同受惠于新基建機遇。
系統布局新基建,旨在建立先發優勢,搶占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筑牢這一未來之“基”,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參與,在這方面,廣大政協委員還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基建 視察 建設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