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話說新經濟>關注
紅河縣:鄉村振興的撒瑪壩農旅融合實踐
入夏以來,紅河縣撒瑪壩萬畝梯田里的水稻郁郁蔥蔥,長勢良好。一眼望去,磅礴的梯田披上了厚厚的綠衣。一場雨過后,梯田上方升起淡淡薄霧,空氣中漂浮著大自然獨特的清香,讓人神清氣爽、心情愉悅,疲憊感頓時消散。
撒瑪壩梯田位于紅河縣寶華鎮,總面積1.6萬余畝,是世界上最大的哈尼連片梯田,也是當地群眾的產糧核心區。千百年來,勤勞的哈尼族、彝族群眾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然后把一袋袋糧食運回家??梢哉f,有了哈尼梯田,這里的人們就有了生活的希望。
吃飽簡單致富難,梯田還有耕種的價值嗎
“一輩子守著幾畝梯田,累死累活,吃飽飯是沒問題,可要想致富奔小康簡直成了天方夜譚。”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低產值高投入的山地農業勞動逐步被當地的年輕人拋棄。受地形影響,機械生產很難在梯田里應用,到目前為止,人背馬駝依然是梯田耕作的主要方式。盡管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推出了“稻漁共作”綜合種養模式,讓梯田的產值逐年增加,但從水稻育苗——移栽——管理——收割,投工投勞仍然不少,產出與打工收益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隨之造成的就是梯田撂荒現象。
梯田還有耕種的價值嗎?在紅河縣202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面積占了96%,哈尼梯田面積26.46萬畝,5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梯田有35個片區。當地人賴以生存的梯田撂荒,鄉村振興從何談起?
農旅產業融合,賦予梯田更多可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量的連片梯田也就意味著壯美的自然風景,梯田僅僅用來搞農業生產,豈不是太可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精心謀劃下,撒瑪壩梯田景區逐步打造成功。游客的到來為當地開啟了新的發展機遇。
“我家的客棧收入一年有12萬左右,現在已經進入了小康之家?!本o鄰撒瑪壩梯田的龍瑪村村民李威道出了奔小康的秘訣?!熬褪且粋€客棧嘛!經營好比啥都強。曾經走南闖北,錢掙不上還背了一身債。如今哪也不用去,家里有啥事也能顧上,還致富了”。
與李威不同,村民李智聰則開起了農家樂。這個地道的哈尼漢子燒得一手特色好菜,以前常常覺得無用武之地。游客進來了,哈尼蘸水雞、梯田生態蛋、梯田魚、梯田鴨受到大家的喜愛,自家梯田里生產的魚鴨蛋米往往不夠賣。李智聰常常感嘆道:“忙不過來啊!”
能忙起來,村民的腰包自然鼓起來。在龍瑪村,72戶村民中就有鄉村客棧和農家樂4家。全村實現旅游收入穩定在70萬元以上。
農旅相融,梯田煥發了新的活力。梯田產出的農產品賣得上價錢,村民耕種梯田也能讓“錢袋子”鼓起來,耕種的積極性自然提高了,梯田撂荒問題也得到解決。
農旅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有抓手
梯田固然美麗,可也并不是百看不厭。“吃老本”顯然留不住客人,持續發展也無從談起。為突破發展瓶頸,紅河縣積極利用政策,因地制宜,加快建設因形就勢、融入自然的高品質“半山酒店”。
在撒瑪壩梯田旁,康騰帳篷營地酒店應運而生。公司結合當地文化資源,以廢棄的傳統村落遺址為基礎,設有露天泳池、遺址公園、康養游步道、帳篷營地等,打造集“云海、森林、梯田、農耕”等多要素為一體的輕奢型休閑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酒店日可接待高端客戶36人,員工本地化率超過90%,月工資從2000元至5000元不等。2020年,公司發放工資總額190萬元,采購、銷售本地農特產品100余萬元。
離帳篷營地酒店不遠處,紅河縣蘇紅半山酒店項目正在推進中。蘇紅酒店同樣是利用廢棄村落改造而成,定位為回歸鄉村生活的低密度、高品質的庭院式新業態半山酒店群落,規劃將96個庭院打造成形成288間庭院式客房;15個庭院形成3種不同的民間工藝傳承中心;7個庭院形成的哈尼民居展覽館、稻作文化展覽館兼游客接待中心組合以及酒館、茶館和咖啡館;2個庭院形成的酒店物業管理中心。計劃于2021年底前完成28套庭院的半山酒店建設并投入試運營。
“要充分利挖掘梯田四素同構的價值,把梯田周邊的半山酒店打造成康養中心和休閑度假中心,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奔t河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紅河縣將按照梯田景觀、干熱河谷和民族風情三種類型,繼續規劃5個中期半山酒店建設項目。讓農旅充分融合,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紅河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梯田 紅河縣 酒店 鄉村 撒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