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首頁>科技>資訊

上海:科技讓“魔都”充滿“魔力”

2021年06月07日 09:26  |  作者:侯樹文 本報記者 王春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國產第一支青霉素,中國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國產第一架大型客機C919,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上海科技之窗展廳里,一個個“世界首次”“中國首創”顯示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上??萍紕撔碌妮x煌足跡。

國產第一支青霉素,世界首次提取新穎結構抗瘧新藥青蒿素,中國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國產第一架大型客機C919,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阿爾茲海默病世界級新藥GV-971……上??萍贾罢箯d里,一個個“世界首次”“中國首創”顯示著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科技創新的輝煌足跡。

上海用科學技術這把利劍披荊斬棘,展現新時代“魔都”的無窮魅力。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框架體系已初步形成,正向實現核心功能邁出關鍵步伐。以上海光源為代表的全球一流大科學設施群基本形成,上海高新技術企業近1.6萬家,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建設大科學裝置,硬核實力上臺階

如今上海建設世界級大科學設施集群已初步成型。在上海光源等大科學裝置支撐下,上海多個研究團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開展系列研究,2020年共計9篇新冠病毒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科學》《細胞》上。

隨著基礎科研取得突破,大科學裝置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精進。前不久,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調試工作連續取得突破性進展,先后在5.6納米、3.5納米、2.4納米、2.0納米波長實現自由電子激光放大出光,完成了“水窗”波段全覆蓋,表明我國在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研制方面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未來科技的競爭離不開大科學設施的競爭,我們一定會把手中的這個裝置用好,力爭為我國科技創新做出重大貢獻。”上海超強超短激光裝置主放大器系統負責人於亮紅說。

作為我國第一臺X射線相干光源,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將與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裝置等一起,在浦東張江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和光子科學研究中心。

如今,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14個,數量和投資總額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2013年上海全社會R&D經費支出達776.78億元,2020年,上海全社會R&D經費支出約1600億元,幾乎翻倍增長。

攻克關鍵技術,敢啃“硬骨頭”

10年前,站在從張江醫療器械園租借的兩個臨時辦公室門口,奕瑞科技的創業者們留下了一張青澀的照片。10年后,奕瑞科技打破了國外對平板探測器的技術壟斷,并于2020年9月成功登陸科創板。

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高科技領域。這三大領域的“上海方案”已由國務院批準實施,在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生物醫藥領域,全國第一個用于腫瘤免疫治療的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抗腫瘤靶向藥呋喹替尼、首個PARP抑制劑抗腫瘤藥物尼拉帕利、近17年來國際首個獲批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甘露特鈉等重磅國產新藥均源自上海。5年來,上海生物醫藥產值從近2500億元增長到3434億元,年均增長9.9%。

集成電路領域,中芯國際完成14納米制程工藝開發,盛美半導體開發出全球領先的單片槽式組合清洗設備及工藝模塊,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核心制備設備實現自主化……上海聚焦高端芯片、先進制造工藝、關鍵裝備與材料等開展集中攻關,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020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71.33億元,同比增長21.37%。

“蛟龍”入海、“天宮”探月、“北斗”在天、“墨子號”和大飛機飛上九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的多項重大科技成果,每一項背后都有上??萍嫉膭撔履_印。

聚焦航空航天及大飛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及產業化應用,上海布局開展商用飛機發動機、柔性寬帶空間基站等關鍵技術研究與驗證,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研制、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建設、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及國產大型客機的自主研制和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

改革釋放紅利,增強創新活力

在雙創熱潮的帶動下,一大批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走上了創業道路。上海交大教授顧力栩就是其中一員。2016年5月,他在閔行校區的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創立了精勱醫療公司,帶領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2020年7月,公司研發的胸腹腔介入手術導航及機器人系統完成了多中心臨床研究。“這幾年,我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實施了‘陽光工程’,有組織地扶持師生創業。大學老師創業再也不是‘灰色地帶’。”顧力栩說。

“陽光工程”的背后,是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間,上海出臺了《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意見》《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三部曲”,從法規、政策層面保障科技成果順暢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此外,上海還著力在制度創新上做文章,先后啟動和推進了科創“22條”、科改“25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等一系列改革試點,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其中,科改“25條”圍繞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發展、激發廣大科技創新人才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改革優化科研管理、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進創新文化建設6個方面,提出了25項改革舉措。

《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聚焦賦予科研事業單位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權、聚焦讓科研人員敢啃“硬骨頭”、勇闖“無人區”等多個方面,為創新提供了“上海方案”。

增強創新活力,改革釋放紅利。記者了解到,在國務院已批復的兩批36條可復制推廣舉措中,有9條為上海經驗,占總數的1/4。上海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國企創新、科技金融、知識產權、外資研發中心等9個領域,先后發布超過70個地方配套政策,涉及170多項改革舉措。

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徐楓表示,要聚焦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科創中心策源功能,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勇于擔當、真抓實干,凝聚共識、靠前服務,為科創中心建設匯聚持續奮進的磅礴力量。

黃浦江見證著這座特大型城市前行的步履,上海正揚帆奮進。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上海 科技 創新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