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看病不出縣 百姓得實惠!我國已建成縣域醫共體4028個

2021年06月04日 09:41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我國已建成縣域醫共體4028個

看病不出縣 百姓得實惠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4日   第 19 版)


浙江省東陽市六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衛科醫生王彩芳在跟蹤隨訪慢病患者。

李 磊攝


近年來,湖南省藍山縣醫共體建起了總院影像中心,讓廣大的農村群眾享受到在村衛生室檢查、縣醫院專家讀片看病的便利,提高了村衛生室醫療水平。

李碧波攝



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在縣域組建醫療共同體,重點探索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與鄉村一體化管理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通過4年多的探索和建設,我國縣域醫共體數量快速增長,縣域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底,我國已建成縣域醫共體4028個。縣域醫共體給基層群眾帶來了哪些實惠?近日,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縣醫院能治大病

縣級醫院專科救治能力提升后,很多大病患者不再需要轉到上級醫院,基層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前不久,家住安徽宣城寧國市仙霞鎮的王大媽在家突然暈倒,臉色很難看。兒子迅速將她送到寧國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救治。

“我媽60多歲了,情況看起來不太好。”王大媽的兒子著急地說。負責接診的主任醫師胡曙輝一邊安慰,一邊給王大媽做檢查。簡單檢查后,胡曙輝認為王大媽很可能是腦出血,于是迅速安排了CT檢查。很快,王大媽被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腦出血,需要盡快進行手術。

當天,胡曙輝就為王大媽實施了交通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病情轉危為安。“真沒想到,在縣醫院也能做這樣的大手術。”王大媽說。

“動脈瘤破裂目前已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危重癥。”胡曙輝分析,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頭痛甚至昏迷,基本都需要手術,大部分是血管介入手術,小部分需要開顱。該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要盡量避免移動患者,因為顛簸會增加破裂風險,而一旦再次破裂,死亡率會上升至80%。所以,及時就近接受治療,對于患者非常重要。

胡曙輝介紹,寧國市人民醫院是一家縣級醫院,過去由于專科人才和醫療設備不足,無法實施一些較高難度的手術,遇到王大媽這種危重癥患者,往往只能建議患者轉到大醫院。如今,這種狀況得到了徹底改變。

2019年,寧國市印發《寧國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方案》,整合全市13所鄉鎮衛生院、6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轄區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由寧國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牽頭,組成兩個緊密型醫共體。為了提升縣域醫院的診療能力,寧國市政府先后于2019年、2020年投入1.082億元和1.172億元。此外,寧國市政府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達成合作,專家可以下沉到縣級醫院坐診、舉辦講座,縣級醫院的醫護人員可以到大醫院培訓和交流。

胡曙輝所在科室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指導和培訓下,醫生的業務水平有了巨大提升,逐漸能獨立實施一些較高難度的手術。“2020年,科室的手術數量超過以往任何一年,僅動脈瘤破裂手術就超過了30例。”胡曙輝說。

“縣級醫院專科救治能力提升后,很多大病患者不再需要轉到上級醫院,基層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果去大醫院救治,遠途奔波,可能會延誤病情。”胡曙輝說。

基層人才留得住

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要留住人才,除了提升薪酬待遇,還要在職業發展方面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多機會

在浙江省東陽市千祥鎮,一位70多歲的老人突發心肌梗死,兒子抱著母親直奔鎮衛生院,隨即啟動應急搶救預案、開通綠色通道、進行心肺復蘇……經過急救團隊20分鐘的專業搶救,老人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突發心梗在鄉鎮衛生院被搶救回來的病例不常見,如果操作不當或搶救再晚幾分鐘,可能就沒希望了。”東陽市醫共體管理中心主任應爭先說。

千祥鎮位于東陽市偏遠的山區。應爭先說:“衛生院急救團隊多次參加東陽市醫共體推出的模塊化培訓,在上級醫院專家的業務指導下,每月一次模擬搶救演練。急救團隊在常態化培訓中掌握了過硬的急救技術。”

在醫共體建成之前,鄉鎮衛生院診療能力不強,很多村民看病喜歡往縣里面跑,衛生院門可羅雀。為破解局面,東陽市醫共體成立醫療、護理、院感、藥劑、檢驗、放射等8個質控中心,由縣級牽頭醫院每季度下基層檢查指導,按縣級醫院標準同質化推進鄉鎮衛生院醫療質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據統計,去年6家縣級牽頭醫院下派專家基層坐診達9000人次,通過“傳幫帶”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在此基礎上,東陽市醫共體建立了“人才池”,將原本由各基層醫療單位獨立招人政策改為全市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統一調配、統一管理,以破解鄉鎮醫院“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等難題。“我們將新招入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定向培養畢業人員,全部納入‘人才池’管理,經牽頭醫院共同培養后,由東陽市醫共體管理中心統一調配,在城區、平原、半山區、山區進行8年輪轉,并根據地域差異性分別給予不同的工資分配系數。”應爭先說。

通過一系列“留人”舉措,基層醫療機構“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現象得到有效緩解,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東陽市醫共體啟動建設后,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從2017年的17萬增長到2020年的25萬,增長幅度達43.3%。

安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學院副院長丁宏認為,我國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平衡,縣鄉差距較大。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符合我國實際,有利于提升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形成合理的分級診療秩序,實現“常見病不出鄉”。

“縣域醫共體不能搞形式主義,要充分發揮作用,離不開高效的管理制度。”丁宏說,縣域醫共體內部要實現制度、服務、標準的統一,做到人財物統一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優質資源共享,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要留住人才,除了提升薪酬待遇,還要在職業發展方面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多機會。

慢病管理更高效

家庭醫生不能追求簽約率,要做到“簽而有約”,做好重點人群和慢病等特殊人群的簽約服務工作

去年3月,東陽市六石街道巖口村村民吳大媽被確診為高血壓。此后,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公衛科醫生王彩芳成了她的簽約家庭醫生,每周都會上門隨訪,跟蹤身體狀況。

“非常貼心,不僅是醫生更像是朋友。”吳大媽說,以前自己經常忘記吃藥,如今有了王彩芳的叮囑,現在病情控制得很好。不僅如此,她告訴記者,在鄉鎮衛生院就醫報銷比例高、花費少,還能掛上縣級醫院的專家號。

為了加強基層慢病管理,近年來,東陽市醫共體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推出縣級醫院專家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聯合坐診;將慢病藥品目錄下沉,讓“老慢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能買到“縣級藥品”。

王彩芳介紹,一年來,縣級牽頭醫院專家每周都會來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針對病情稍重的患者,還可以通過雙向轉診平臺,直接將其轉至縣級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省去許多中間環節。不僅如此,每月還會組織專家進村開講座、接診、答疑,讓村民了解慢病的危害以及預防方法。

2019年,東陽市將醫共體融入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借助信息技術建立覆蓋城鄉的慢病防控體系。如今,任何一位35歲以上的患者,在就醫前都要進行血壓測量。應爭先介紹,如發現血壓數值異常,信息平臺會將患者信息在線推送給社區醫生,交由他們二次復核,經復核明確診斷者納入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形成閉環管理,社區醫生將根據患者分級情況做好規范管理。而糖尿病則通過抓取醫療機構檢驗血糖異常信息,推送給社區醫生進行復核,明確診斷后患者也將納入統一管理。

在東陽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患者的診療信息已實現縣域內互聯互通,個人健康檔案數據在醫生診間能全面實現調閱,患者可靈活選擇在任何一家醫共體成員醫院就醫,減少了重復檢查,大大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提升了慢病管理的效率。

丁宏認為,做好慢病管理和傳染病防控離不開“醫防融合”。在縣域醫共體建設中,要把基本公共衛生體系與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相融合。其中,家庭醫生團隊簽約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家庭醫生不能追求簽約率,要做到“簽而有約”,做好重點人群和慢病等特殊人群的簽約服務工作。此外,還要打通縣域醫共體各機構間的信息壁壘。目前,從技術上看,實現機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沒有問題。只有信息實現了共享,慢病管理的效率才能進一步提升,疾控部門才能有效監測傳染病的發病情況,及時采取防控措施。(記者 申少鐵 徐 靖 竇瀚洋)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醫院 醫共 共體 患者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