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胡翔海:抓好疫情防控 保障市場供應 確保我市糧食安全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的糧食安全觀,確立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油食品安全、戰略物資儲備等關乎民生根本的核心問題,主要領導就深入推進“深圳市‘1+N+1’戰略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多次深入深糧控股等服務民生一線的企業調研指導工作;疫情期間,我市糧食行業協會109家會員單位積極響應,深圳糧油市場運行正常、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深圳力量”。
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支持企業渡過難關,保障城市平穩運行和經濟穩定增長,在我市出臺了“16條暖心政策”之后,市政協經濟委發揮委員優勢,組織到糧食行業企業調研,迅速收集匯總糧食企業在復工復產以及后疫情時代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等,整理形成以下建議:
一、 進一步加強糧食應急儲備保障的能力
邁入“十四五”,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糧食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安全,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保持穩定發展的“壓艙石”。我市作為有近22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糧食消費完全依賴于從主產區調入,每年糧食消費量超過500萬噸且對外依存度幾乎達100%。目前,我市的糧食儲備總量為139萬噸,食用油儲備總量為1.18萬噸;這個數是根據我市2013年1063萬常住人口、一人一天一斤標準、保障供應半年等三個要素來確定的。在現行的中央、省、市三級糧食儲備機制下,對比北京、上海、廣州其他三個一線城市,我市不僅缺乏中央儲備和省級儲備,甚至連市級儲備量都小于上述三個城市。按照我市2020年2000萬常住人口測算,糧食儲備量應達到261萬噸,如果按實際管理人口2200萬來測算,則應達到287萬噸。因此,建議我市糧食儲備量提升至200萬噸左右。
同時,為保障糧食儲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實現,必須著眼“于變局中開新局”大勢,守好特區“米袋子”,解決好固根本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我市糧食行業和產業的建設:
一是夯實國有企業對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作用。根據政府儲備承儲主體應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為輔,國有企業占比原則上控制在80%左右的原則,進一步發揮我市深糧控股等國資國企“主力軍”“壓艙石”的作用,加快推進市、區國有糧食企業資源整合,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二是加大糧食基礎設施建設。由市政府統籌,按照“市內挖潛、深汕補缺”的要求,在我市及周邊地區選址,建設一批綜合性的糧食儲備基地,全盤規劃市內倉儲建設,合理安排糧食庫點,優化調整倉儲布局及配套調運設施,也可通過提高容積率進一步挖掘倉容潛力。
三是適當延長成品糧儲存年限。目前對成品糧(含小包裝)的儲存年限(以生產時間計算)要求是不超過1年并在保質期到期前進行輪換,考慮到我市當前糧庫設施完備,均是低溫庫、空調庫,能有效保持成品糧的新鮮程度,因此可適當延長儲存年限,減輕承儲企業輪換壓力。
四是加強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糧食管理調度平臺,提高倉儲、出入庫、糧情監測等業務單元的信息化水平,實現對儲備布局、數量、品種、性質、質量、年限、來源地等情況的動態掌握和監測,從而達到應急條件下對儲備糧的動態優化調度。
二、 開辟“綠色通道”保障資金扶持政策落地
糧食企業作為防疫生活物資保障單位,在全力促開工、保供應的同時,面臨著經營成本上升、貨款回籠困難、現金流斷流等問題。建議:一是各銀行對深圳市糧食行業協會各會員單位開通綠色便捷審批通道,同時采取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等方式支持糧食企業,對糧食企業的票據貼現開通再貼現綠色通道,縮短辦理業務流程時間。二是市政府加大對糧企延伸產業鏈的扶持力度,加大臨港糧食項目等基礎性產業的土地指標支持,并出臺貼息、永續貸等扶持性政策,幫助糧食企業穩定現金流,幫助糧食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三、 加快建立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長效機制
我國目前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我國糧食供需緊平衡的時代背景下,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已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經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糧食儲藏、運輸、加工環節損失量達700億斤以上,其中倉儲設施老化和布局不合理、農村物流裝備發展滯后、加工工藝落后等,都是當前存在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市在糧食生產、倉儲、運輸、加工等環節都要加強管控,要進一步提升糧庫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制定糧食加工低碳低耗生產制度等措施,減少損失浪費;在相關糧食管理辦法中明確提出要求,增加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內容。
(發言者系七屆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深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深圳市糧食行業協會會長,高級經濟師)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