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武良成:深圳繼續發揚特區精神 感恩奮進再出發
風云激蕩的2020年終于過去了,其中的一個重要事件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回顧過去,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成舉世矚目的全球先進城市,已經積累起了資金、人才、體制等多方面的巨大能量和優勢,為未來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剛剛閉幕的市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指出,深圳已進入“雙區”驅動和“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2021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開局之年。當下,深圳應該胸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放眼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必須繼續發揚特區精神,感恩奮進再出發。
一、 認清新形勢,不負新使命
(一)新形勢之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VS美國重新偉大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可持續地快速發展。而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特朗普執政以來,提出要“讓美國重新偉大”,明顯表露出對中國的戒備心態,從經貿摩擦持續發酵著手,對中國的打壓不斷。新冠疫情下,中美經貿摩擦有進一步加劇態勢,美國遏制中國的手段、政策以及國內力量都在持續加大。隨著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和拜登時代到來,雖然拜登政府強調“團結”,即對內團結美國民眾,對外團結美國盟友,但是遏制中國是美國兩黨共識。美國對華強行脫鉤政策可能有所調整,但技術封鎖等政策不會取消,中美關系短期不會有重大改善。拜登政府將科技競爭視為保持美國長期優勢的核心,中國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力度鞏固市場,加快在關鍵性高科技領域實現突破,擺脫美國的遏制。
(二)新形勢之二: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VS逆全球化
新冠疫情下,世界經濟下行風險進一步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風和回頭浪,此對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帶來嚴峻考驗。
一方面,新冠疫情快速蔓延導致全球范圍內大面積生產中斷、物流阻滯、需求下跌,全球經濟下滑使得各種矛盾不斷激化,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力量加速集聚。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將從根本上重塑貿易,呈現加速縮短供應鏈的趨勢。基于“產業鏈安全”,各國更注重使用區域供應鏈以及庫存的戰略性使用,全球供應鏈的新調整動力不斷積蓄,供應鏈和產業鏈的“逆全球化”的呼聲漸起。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具有強烈的“去亞洲化”,特別是“去中國化”的要求。
面對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通過強化開放合作,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系互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
(三)新使命:全力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教授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就是經濟特區的升級版,繼續有經濟特區的職責和功能,是全國發展在經濟特區的輻射帶動之下,整體水漲船高之后,對深圳提出的一個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追求的是經濟、社會、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全過程先行示范。
“深圳是中國的深圳,也是世界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不只是深圳自身如何發展得更好的事情,更是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這是偉大的使命,也是偉大的責任。深圳如何扛起責任,不辱使命?唯有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特區精神,為“中國之治”貢獻智慧和力量,跑出邁向全球標桿城市的“深圳加速度”。
二、 探索新舉措 創立新范本
面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和全球標桿性城市的新使命,深圳應堅持更開放、強創新、廣合作、深改革,進一步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和發展步伐,在防范和抵御風險的前提下,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一)立足全球坐標系,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
當前,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拉開序幕,大國間戰略博弈日趨復雜嚴峻,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巨大沖擊,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思維方式在變,世界經濟格局、全球治理體系以及國際社會關系在變。在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城市,先行者深圳遇到的困難最早,遭受的沖擊和挑戰最大,從中興、華為等龍頭企業,到大疆、云天勵飛等獨角獸型企業,深圳的高科技企業正不斷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制裁實體名單。深圳要準確把握大勢之變,要堅持立足全球坐標系,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兩種制度,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
(二)以營商環境提升為核心,推動城市更開放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比風景更吸引人的是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開放的尖兵,要繼續堅持開放初衷,在更高層面、更多維度進行開放。一方面,集聚國際的優質資源,為深圳和國家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國家開放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對標國際先進城市和市場主體預期,將“競爭中性”作為深圳深化改革基本原則,努力打造國際化、公開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力爭達到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體營商環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
(三)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抓手,推動科技創新突圍
深圳要大力強化基礎性科學研究,為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內生原動力。其一,在綜合性科學中心、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和西麗國際科教城的規劃建設中,需要按照國際領先的標準;其二,探索科研投入新機制,蹚出科學探索和科技創新的深圳路徑;其三,爭取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卡脖子的重要環節,穩、準、狠發力,補短板,率先突破脫鉤封鎖;其四,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重大領域,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和政策創新力度。
(四)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依托,發揮深圳核心引擎作用
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之一,在深港合作不斷強化的基礎上,深化與東莞、惠州、河源等城市合作。首先,以深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消費發展,培育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其次,打破傳統的行政邊界,以深圳都市圈的模式和要求,共同推動軌道、高鐵、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將集合城市理念根植其中,促進教育、醫療、養老、環保等政策銜接;第三,要跨區域建設梯次產業體系,圍繞新經濟、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等領域,建立“深圳孵化+異地轉化”、“深圳總部+異地生產”、“深圳研發+異地孵化”等多種產業和科技創新的合作路徑。
(五)以幸福深圳為標準,樹立城市發展新標桿
人口規模的不斷增長對深圳的城市治理是一個大挑戰,新冠疫情對城市治理又提出新的要求。包括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的發展,城市環境的維護,社區管理的優化,非戶籍人口權利的保障,都是必須配套解決好的大問題。
隨著人民對美好幸福的需求標準不斷提高,深圳還需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城市治理理念,由效率深圳向幸福深圳轉變,切實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這里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我們今天所做的只是滄海一粟,未來需要我們每一個深圳人齊心協力來完成。
(六)深化社會治理改革,打造中國先行示范區樣本
通過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設等手段,推動深圳社會治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改革。一方面,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新路子,全方位提升社會治理能力,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設計理念,成為新時期中國城市發展的標桿;另一方面,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社會治理標準,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新形象,回應和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質疑。
目前深圳正在摸索的很多制度性設計,是否契合當前發展需求,能否有助于解決全國性的問題,還需更廣泛地討論。但無論如何,深圳都要著眼于未來30年的發展大勢,不斷創新,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為解決全國性問題提供參照和范本。
(發言者系七屆深圳市政協委員,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副院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