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雙腿殘疾就不能當老師嗎?
筆試成績合格,面試成績合格,普通話考試合格,體檢:不合格。
最近,重慶人鄒蜜在申請教師資格的路上,止步體檢環節。因為雙腿殘疾,她在體檢時被判定為不合格,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
鄒蜜的遭遇引發了不少同情。有學者表示,當身體缺陷不影響其從事某項事務的資格、能力時,不應遭受差別對待,更不應成為其獲得相應資格的障礙。
4月30日,重慶市教委就此事對媒體作出回應稱,依照目前教師資格認定體檢標準及辦法,體檢醫院給出了體檢不合格的結論。針對肢體殘疾人士教師資格認定體檢面臨的問題,重慶市正在爭取各方支持,將盡快啟動對教師資格認定體檢標準的修訂工作,依法依規為肢體殘疾人士取得教師資格提供最大的幫助和便利。
申請教師資格證:兩下肢不能運動,體檢不合格
過去十多年間,鄒蜜的工作是給學生輔導英語。她擁有專業外語院校的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后又在美國一所大學取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專業能力受到了學員及家長的肯定。
2018年,教育部發文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按照新規要求,2008年下半年,鄒蜜報名參加了重慶市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先后在2019年和2020年拿到了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成績合格證書和二級甲等普通話證書。
擁有教育學與英語語言文學雙碩士學位,加上長期的工作經歷,鄒蜜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符合教育部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規定的獲得教師資格證的要求。
遺憾的是,2021年4月14日,鄒蜜前往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委指定的資格認證體檢醫院體檢時,被判定為“不合格”。相關部門給出的答復是,根據2016年修訂的《重慶市申請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準及辦法》,“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動”屬于嚴重畸形及運動系統疾病,是“體檢不合格”的情形。
英語輔導是這位雙腿殘疾人士賴以謀生的職業。她認為,自己能通過筆試和面試,意味著具備當一名老師所需的理論知識和教學能力。“依托網絡技術,像課外培訓這種靈活的居家就業方式,可以拓寬殘障人的就業渠道,讓我們獲得一定的生活來源。”
“身體缺陷不影響其從事某項事務時,不應遭受差別對待”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杜江涌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此外,國務院頒布的《教師資格條例》進一步解釋,“有教育教學能力”應當包括符合國家規定的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身體條件。
“從上述規定可見,教師資格取得的考察重點是申請人是否具備教師所應具備的品德和能力,當然,身體條件也是判斷因素之一。”杜江涌說。
但他認為,是否符合成為教師的身體條件應當以社會善良人的經驗法則為依據。當身體缺陷不影響其從事某項事務的資格、能力時,不應遭受差別對待,更不應成為其獲得相應資格的障礙。
吳迪一直在致力推動殘障人士獲得平等權利,她認為類似鄒蜜經歷的這種與核心工作能力無關的體檢,可以說是一種基于殘障的歧視。
在杜江涌看來,從鄒蜜此前的教學經歷和她能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可以看出,身體殘疾未影響她正常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盡管不符合相應的體檢標準,但事實上符合上位法所規定的“有教育教學能力”,且其“雙下肢不能運動”對教學活動造成的不便可通過輪椅等輔助器具得到彌補。
“因此,體檢標準中所規定的不合格情況,與上位法的精神和目的相悖,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所規定的“有教育教學能力”的過度限制,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殘障人保障法》對殘障人平等就業權利相違背。”杜江涌說。
一些省市已經放寬了教師資格證認證體檢標準
事實上,這不是鄒蜜第一次因為體檢被拒。2000年,因為一場車禍,正讀大二的鄒蜜脊髓損傷,導致雙腿殘疾。休學兩年后,因為“兩上肢或兩下肢不能運用者”不符合當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她不得不聽從學校建議,辦理了退學手續。
就在她被迫退學后的第二年,2003年,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障人聯合會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取消了對肢體殘疾的限制。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對肢體殘疾、不影響所報專業學習,且高考成績達到錄取要求的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也是在2003年,鄒蜜萌生了考教師資格證的想法。當時,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打電話向有關部門咨詢,得到的答復是她會因達不到體檢標準而無法獲得教師資格證。
“沒想到,那么多年過去了,依然卡在體檢環節。”鄒蜜說,自己身邊一些從事課外培訓的殘障朋友,也正面臨著和自己一樣的難題。
記者統計發現,教師資格證認證的體檢標準并非全國統一。根據《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體檢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其中強調必須包含“傳染病”、“精神病史”項目,但未對其他項目作出限制。
近年來,部分省市在教師資格證認證的體檢標準方面做出了調整。四川省從2018年起開展聽障人員教師資格認定試點工作,規定聽障人員申請認定教師資格,體檢時可減免聽力檢測項目。
另據報道,2013年修訂的《廣東省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格檢查標準》,對于部分肢體、視力及聽力等殘障群體從教,也取消了限制。
能否勝任某項工作,不應依據身體是否有缺陷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麗莉曾建議,改進教師資格認定工作中體檢環節對殘疾人身體條件的相關限制項目。
她發現,被列入“體檢不合格標準”的內容包含了肢體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及言語殘疾四種我國殘疾人類別,這意味著體檢擁有殘疾人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一票否決權。
吳迪認為,在社會上流行的一些觀念里,殘障人是有“缺陷”的、沒有能力的、給社會造成負擔的,這種觀念只看到“殘疾”而看不到殘障者作為“人”的主體性,因而忽略了制度和環境造成的障礙。
“這些觀念反映到政策上,就會出現以身體條件決定專業和職業的制度設計。”吳迪說,“如果沒有殘障教師,今后我們就會更加覺得殘障人當不了教師。只有越來越多的殘障人進入教室和職場,社會對殘障的態度才會改變。”
鄒蜜回憶,2008年她在面試四川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專業的研究生時,有老師希望她能轉到翻譯理論專業,理由是擔心“輪椅進不去狹小的同傳箱”。但最后,學校還是尊重了鄒蜜的選擇,并承諾,只要她學術能力過關,其他問題不會成為她入學的障礙。
2010年,從四川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畢業時,鄒蜜不僅完成了老師說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獲得了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2016年,鄒蜜又申請到美國雪城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教育部門不予通過鄒蜜的教師資格認定,屬于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是具體行政行為,對她的權利義務具有實際影響。”杜江涌建議,鄒蜜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方式尋求法律救濟。
鄒蜜說,當初勸她轉專業的老師曾在后來說“我沒想到你能做那么好”。她認為,很多事情并不是殘障人士做不到,而是他們缺乏一些機會和平臺來施展才華。“應該通過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努力程度來判斷他是否勝任一份工作,而不是看他是否有身體缺陷。”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教師 資格 體檢 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