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把論文寫在八閩大地上
——走近福建基層科技特派員
“一號特派員”吳敬才(右)在鄉間研究春季鮮食木薯的種植方法
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考察時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日前,追尋著總書記的足跡,記者深入山林田野間,走近科技特派員,傾聽這個仲春時節的幸福之聲。
當好引路人:“一號特派員”
“走,去看看老吳從外省帶來的花苗。”63歲的章榮生臉上滿是期待。花園里,去年新種下的上百株百合花爭相開放,長勢正好。
章榮生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王臺鎮溪后村的果農,曾好幾次大老遠奔赴城里購買果樹果苗,卻因不了解,買錯果苗,損失慘重。后來,在駐村科技特派員吳敬才的講解下,他才了解到,光是常見的橙,品種就有100多種。
“如果無法解決農業技術瓶頸,就不可能種出品質優良的果蔬產品,實現增收。”和章榮生一樣,許多村里人深刻意識到這一點。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作為閩北農業大市,南平的粗放型農業經濟陷入困境。雪上加霜的是,1998年6月,又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洪災,農業農村受損嚴重。
為破解閩北的“三農”發展難題,南平3000多名干部下基層問計于民,發現基層農民對于農業技術非常渴求,南平市決定選派農業科技人員下鄉。
彼時,園藝專業畢業的吳敬才剛從德國進修回國,主動要求派駐到溪后村,幫農民解決科技問題。因此,他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一號特派員”。
不曾想,吳敬才的下派竟成為閩北大地一場“體制性的革命”的開端。
1999年2月,南平選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員到鄉村開展科技服務,這成為我國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初始,并很快輻射推廣到全國。
“那個時候,村部會議室夜夜燈火通明,五六十人坐成好幾排,渴望地望著我,聽我講果樹、蔬菜、土肥、林業等各項專業的技術指導。”回憶起剛到村的情景,吳敬才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如今,“綠色”與“創新”交響,“科技”與“產業”碰撞,溪后村變化巨大,依托國家儲備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綜合發展森林旅游、花卉種植、文化創意等產業,以百合小鎮為新載體,打造百年“綠色金庫”升級版,奏響鄉村振興曲。
引來新技術:致富有“門路”
福鼎市沙埕鎮養殖海域上,鋼筋圍出田字形的網架。“這些都是王老師幫助我們立起來的。”漁民董希平說,“以前都沒見過。”
2014年,為提高育苗成活率,增加養殖效益,福鼎市全面推廣環保型抗風浪大網箱養殖技術,把傳統的木質加泡沫漁排變身為同等養殖面積的28口全塑膠環保材質深水大網箱。
“我們根據科技特派員指導,把自家的漁排都進行了升級改造,除了大黃魚育苗、養殖,現在還養殖巴浪魚和紅斑魚。”坐在碼頭,望著翻滾的海水,董希平喜笑顏開。
不遠處,一個駕駛著快艇的戴眼鏡男人正朝著董希平打招呼。
他叫王朝新,是福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站長、高級工程師,作為省科技特派員,來沙埕鎮一年多了。每天一大早,作為水產品“醫生”的他都會駕駛著快艇,前去中心漁港新型漁排上,仔細觀察大黃魚魚苗投放情況,面對面指導養殖戶,解決他們的養殖難題。
“群眾如果有需要,我們隨叫隨到。”王朝新說,身為科技特派員就是解決科技服務和生產“最后一公里”存在的病害、生產等一些細節問題,提高生產效益。
最讓王朝新激動的是,“剛開始,福鼎整個產業可能就幾千萬元。現在,已經形成了整個寧德市最大的育苗基地,科技推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常年來,為滿足當地魚苗需求,福鼎海洋部門還積極引導漁民、企業建設育苗室從事大黃魚育苗;福鼎組織部、科技局選派科技特派員駐村指導,培訓辦在漁排,課堂安進漁家,給漁民們增產增收又增添了信心。
當前,沙埕港海上逐步形成了閩東地區最大的大黃魚魚苗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近2億元。
2018年以來,福鼎向鎮村派駐科技特派員145名,在每個鄉鎮成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采取“科技特派員+企業+農戶”等多種服務模式,通過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聯動,互相溝通研究解決技術難題,在漁業養殖、土壤改良、設施升級、品種優化、線上銷售模式等方面進行服務創新,引領農民致富、農業增強,進一步帶動了福鼎市三大產業發展。
振興新農村:開出“旅游花”
車窗外,不時閃現出一棵棵綠樟樹,溪水環繞在群山,鄉村小別墅小洋房遍布其中。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級傳統古村落,漳州市長泰縣林墩是個旅游度假、休閑養生的好地方,冬無嚴寒,夏無酷熱,一年四季多和風。
山水畔·親子樂園,腳踩過河石、穿越油車溪……王海蘭夫妻正帶著女兒玩得不亦樂乎。“我們每周都會專門開車帶孩子來這里體驗度假樹屋、特色民宿、房車營地、親子玩樂區……”
王海蘭夫妻津津樂道的親子樂園,正是4年來下派到林墩的美麗鄉村科技特派員陳典范大力推進的項目之一。
“這邊圖紙還可以再修改,確保整個項目建設前期進展。”“目前,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決規劃地塊、核對地類信息、工程報建等相關問題。”……臨近中午,剛送走前來咨詢的長宏建材負責人后,陳典范便趕緊帶上工具,馬不停蹄前往牛山后村道,頂著正午烈日開始測量工作。
近年來,為把“石頭村”變成“旅游村”,林墩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人文特色鮮明的村莊風貌。為此,陳典范要做的是,深入各地現場調查研究,在項目規劃設計中,聽取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們的意見,與設計部門溝通,提出合理性建議,力求每個村莊保留原有形態和村落原始風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征。
目前,他已助推了山水畔·國際親子樂園、獅山健康谷、半月山水世界項目、悅·杉湖運動谷等重點項目建設。其中,以半月山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打造出休閑游、文化游、養生游的精品路線,讓鄉村開出“旅游花”。
看到生態環境的變好和運動休閑產業的壯大,當地群眾紛紛將閑置民房開發成新民宿,在山間水畔建起養生民宿,建成了林溪村日式町屋、十八間等一批特色民宿,打造了林溪省級星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形成多點開花的鄉村旅游產業新格局。
與此同時,陳典范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林墩2020年開始計劃建設9座公廁,我們主要做公廁的選址與立面建筑設計。這過程,要保證每一座公廁都有獨特的風格,又要與周邊建筑相協調,并融入閩南突出的建筑元素。”陳典范說,現在已建成了5座,在建的4座亦快完成了。
傍晚將至,穿行在林墩各村道,循著陳典范的各處設計而去,燕尾脊、護墻、外婆橋等充滿“鄉愁”味道的設計隨處可見,讓人感覺仿佛穿越時空,與過去擊了個掌。果然,古城美景醉游人,八方來客不思歸。
物換星移,長河不息。一個個鄉村的蝶變,詮釋了科技特派員為農村創新創業注入的深厚力量。22年間,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科技特派員走進了八閩鄉親們的心里。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2021年,靠創新制度設計,走創新驅動之路,福建全省上萬名科技特派員矢志不渝地踐行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莊重誓言,開啟了新征程。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科技 特派員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