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愛國愛港共創榮光>香港活力>香港·粵港澳大灣區

創新機制 開創大灣區建設新局面

2021年05月06日 09:55 | 作者:劉圓圓 徐金玉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不久前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上,“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的分論壇備受矚目。作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如何“拼船出海”,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競爭優勢,如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使大灣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澳委員們不僅積極建言,更通過自己的實踐為大灣區的發展先行先試。

創新發展是關鍵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愿景,在“基本原則”“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等內容中都強調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建議,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其高等教育及科研優勢促進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并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攜手建設國家國際創科中心,助力國家促進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發展。

“香港擁有5所全球排名100以內的大學、8家初創‘獨角獸’企業、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45位國家兩會院士等優越條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得天獨厚。”黃錦輝說,近年來,香港官、產、學、研各界在大灣區科創發展的活動如火如荼。“為鼓勵年輕人多參與大灣區科創產業活動,香港特區政府今年初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支持約700個創科職位,讓香港大學畢業生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城市從事創科工作;再如投資建設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造約4800個創科職位。此外,國家科技部、廣東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自研究資金允許‘過河’以來投放了約半億港元,支持香港的大學和研發機構進行更多國家關注的科研項目。大大增進兩地高校科研合作,進一步鞏固大灣區的上游科創實力。”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柯嵐表示:“粵港澳三地要充分利用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契機,從服務科創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角度,創新機制、‘拼船出海’,在大灣區形成城市協同、聯動的效應,實現資源融合、優勢互補,以各自的優勢,服務科創中心的建設。”

在柯嵐看來,三地聯動,離不開資金、信息、人才的支持。“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風險可控、有序監管的前提下,可以在大灣區內選取橫琴、前海等試點,通過金融賬戶隔離,建立資金‘電子圍網’,進一步推動跨境資金流動和結算自由便利。”柯嵐說,科技創新同樣需要信息聯動,建議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適用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數據安全流通標準和體系,實現科研數據跨境互聯互通,促進科研數據資源分享。

“科技創新還需要人才的聯動協作。粵港澳三地要為推動科技人才要素在灣區內有序流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特別是要鼓勵三地青年的共同科技創新創業項目,充分發揮澳門‘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平臺作用,促進大灣區城市與葡萄牙青創、科創企業對接聯系,幫助更多的優秀科創項目進入歐盟市場。”柯嵐說。

為港澳青年多搭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多不同的好政策,鼓勵港澳青年去交流、學習、就業、創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青年專業聯盟創會召集人吳杰莊表示,作為青年團體,香港青年專業聯盟也在創新工作模式,為更多香港青少年到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實習、就業搭建橋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愿意突破自我,走進大灣區尋找機遇。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仍然有很多香港青年寧愿接受隔離,也要回到大灣區繼續創業發展,這便是世界級灣區無可比擬的市場和發展前景帶來的巨大吸引力。”在吳杰莊看來,國內不乏港澳創業基地,但均以提供辦公場地和資源對接為主,缺乏生活配套,導致港青無法全面融入當地生活。“我們正在打造新的港澳青年生活集中示范園,踐行和配合國家創新政策的同時為港澳青年提供優質便利的生活配套,讓港澳青年從工作到生活上真正意義地融入灣區生活,切實落地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未來隨著港澳與內地的不斷融合,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一小時生活圈’的加速形成,一定會有越來越多港澳居民選擇到內地工作生活,相應地,他們的子女到內地就學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全國政協委員、澳門濠江中學副校長陳虹始終掛懷著港澳青年在內地求學、生活的情況。

為此,她建議教育部未來修改有關港澳學生保送內地高校政策時,適當增加名額和設置單獨組別,允許在內地就讀高中的港澳籍學生可以回港澳本地參加內地高校的保送。符合條件的在內地就讀高中的港澳籍學生,不必通過港澳本地的學校推薦,可直接向港澳當地負責內地高校保送事務的教育主管部門申報,由港澳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組織這些學生參加統一保送考試,根據考試結果確定最終的錄取名單。

“我希望內地高校本著應招盡招的原則,使符合條件并有意愿到內地求學的港澳學生都能得到去內地求學的機會,我也相信這一愿景若能夠在未來實現,將會鼓勵更多的港澳青年到內地求學、創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通過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發展搭建平臺和制定相關規定,將進一步幫助他們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創造有利于港澳青年在大灣區成就人生夢想的社會環境。”陳虹說。

期待制度“軟連通”

在不久前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專題會議上,廣東省宣布的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階段性成果,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眼前一亮: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網,大灣區高鐵里程超過1200公里,核心區高速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媲美紐約、東京等世界主要灣區;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兩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均居世界四大灣區第一;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橫琴口岸正式開通,粵澳新通道、皇崗口岸重建等加快推進,深圳灣口岸貨檢通道、橫琴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

“可以看出,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已初見成效。”屠海鳴說,除了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外,體制機制的“軟聯通”和它一樣,猶如大灣區的一體兩翼,缺一不可。如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日前,港深兩地已成立項目工作組,以期盡快實現“一國兩制”下的“一區兩園”。這是推進“軟聯通”邁出的重要一步,這意味著大灣區建設已真正進入了務實推進的階段。

“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港澳以及廣東九市的積極合作,只要以務實的作風研究問題、破解難題,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下一步,港深兩地應以前海為突破點,攜手探索合作新模式,如果在前海的合作模式可行,就可逐步復制到大灣區其他地方,大灣區建設將開創嶄新局面。”屠海鳴說。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大灣區 港澳 創新建設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